400-035-6699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博文资讯 »

5G SA组网和毫米波技术普及挑战分析

为了更好地发挥5G网络的优势,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强调,SA(5G独立组网)是目标架构网络,并且希望SA能尽快落地。中国政府也已经明确要求,从明年1月1日起,5G终端必须支持SA模式,这意味着NSA(非独立组网)手机将不能入网。
在网络舆论中,SA和NSA成为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NSA是“假5G”,而SA具有先天优势。但关键在于,这些优势是否能真正实现。NSA的优势在于前期5G组网成本较低,但缺点是不支持uRLLC、mMTC场景。而SA虽然成本较高,但它能支持这些场景,这是NSA所做不到的。
然而,对于物联网和低时延这两类应用来说,其能否真正实现5G的潜力是值得怀疑的。例如,物联网节点需要追求长寿命,而大量应用都是低速、小数据量的通信连接。这样的需求并不需要5G,使用2G、3G、4G就足够了。
再以NB-IoT为例,它是华为和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合作推出的简化版、删减版的4G。虽然NB-IoT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一定优势,但其缺乏定制性,维护费用也比较高。而5G在物联网领域的商业前景并不乐观。
此外,低时延并非与5G直接挂钩,而是主要通过改造核心网来实现。对4G核心网等部分进行改造,也能完成低时延任务。因此,如果对低时延有高要求,对核心网进行改造并利用4G基站完成无线覆盖可能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尽管国内诸多专家公开表示,5G未来最终的目标将使用毫米波,但由于中频频谱资源不足,我国只能分配有限的带宽给三大运营商。因此,为了达到5G的高网速,必须使用毫米波来获取大带宽。然而,美国在毫米波技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在核心器件上。如果无法通过天线技术革新等方式提升毫米波的信号覆盖范围,那么5G毫米波只能作为现有通信网络的补充,而不是革命。
总之,5G网络的落地和应用还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我们需要更加关注5G技术的实际应用,而非过分追求PPT上的美好愿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5G网络的优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文章来源:铁流)

5G SA组网和毫米波技术普及挑战分析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要想让5G发挥作用,SA(5G独立组网)一定是目标架构网络,所以我们希望SA越早越好。中国政府也很明确,明年1月1日开始,5G终端必须具备SA的模式。所以明年1月1日开始NSA(非独立组网)的手机就不可以入网了。所以我们希望在技术发展方面能够进一步加快技术的成熟。”

之后,网络舆论开始对SA和NSA的大量报道,并宣称NSA是假5G,SA具备先天优势。诚然,如果PPT都能够兑现,SA确实非常好,但问题就在于PPT能否兑现。NSA的优势是前期5G组网成本较低,缺点则是不持支uRLLC、mMTC场景。而SA缺点是贵,但优点则是能支持uRLLC、mMTC场景,而这是NSA所做不到的。然而,就物联网和低时延两大类应用来说,其PPT能否兑现是值得怀疑的。

以物联网来说,现有物联网主要是追求长寿命,放一个物联网节点在那边肯定不希望1-2天内就去更换一次,且大量应用都是低速、小数据量的通信连接。这样的需求根本不需要5G,用2G、3G、4G就行了。

以目前为止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案例,ofo自行车智能锁为例,其使用的NB-IOT其实就是华为和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一起搞出来的简化版、删减版的4G,也就是各种信令的规定大大简化,物理基础上就用4G,而且只需要用很小的通信容量。根本就用不到5G。无独有偶,此前,国内运营商进行了物联网芯片招标,中标斩获大单的物联网芯片用的就是2G。所以物联网,至少当前的物联网和所谓万物互联,和5G没有必然联系。

即便上行业应用,NB-IoT也遭遇滑铁卢,比如电力行业。电力公司和某省某运营商合作建设了NB-IOT抄表网,但经过运营后发现,NB-IoT缺乏定制性,维护费用也比较贵,之后电力公司干脆自己建电力通信专网了。可以说,在全国很多地方NB-IoT处于高度闲置状态的情况下,用覆盖更差,成本更贵的5G去搞物联网,商业前景着实一般。

一位朋友介绍,“我这里有个清华的小朋友,被派去MWC 上海展看了一圈。回来说:我有个很大的困惑,大部分都是3G 4G时代就在吹(无人驾驶除外,但无人驾驶这个小朋友也承认看起来越来越难兑现了)的,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这些东西4G时代就可以跑,那么问题来了:搞了十年了,在3G、4G也可以容纳的东西,没有做起来,为什么你宣称搞了个5G就能做起来呢?”

另外,低时延并非与5G挂钩,低时延主要是改造核心网,与无线侧关系不大,对4G核心网等部分进行改造,也能完成低时延任务。而且4G基站信号覆盖是现成的,如果对低时延真有那么高要求,对核心网进行改造用4G基站完成无线覆盖才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不过,国内诸多专家公开表示,5G未来最终的目标将使用毫米波。原因就在于中频频谱资源不足。中国有体制优势,但也只是拿出500M左右的带宽分给三大运营商,平均每家只能分到一、两百兆带宽,而在设备商的跑分测试中,往往是使用了几百兆的带宽。

因此,为了达到PPT中的5G网速,就必须使用毫米波获取大带宽。不过,在毫米波方面,美国相对于中国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在核心器件上,美国优势非常大。对于毫米波,铁流认为,如果无法通过天线技术革新等方式彻底提升毫米波的信号覆盖范围,那么,5G毫米波只能解决“最后100米”,成为现有通信网络的补充,而不是革命。
(责任编辑:fqj)

【限时免费】一键获取网络规划系统模板+传输架构设计+连通性评估方案

相关文章

服务电话:
400-035-6699
企服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