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35-6699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博文资讯 »

详谈网络协议的路由表和配置

网络通信中,路由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确保数据包能够准确无误地从源地址传送到目标地址。路由器的核心功能之一是维护一个路由表,这个表包含了到达不同网络地址所需的信息。本文将简要介绍路由表的基本概念和路由器如何使用它来传输数据包。
### 路由表的作用
路由表是路由器内部的一个数据库,它记录了路由器可以到达的网络地址和到达这些地址的路径信息。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查看数据包的目标地址,并在路由表中查找与之匹配的条目。如果找到匹配的条目,路由器就知道如何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路由器或目标网络。
### 路由表的结构
路由表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 目标地址:表示路由器可以到达的网络地址。 - 下一跳地址:表示数据包应该发送到的下一个路由器或目标网络的接口。 - 掩码长度:用于确定目标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 度量值:表示到达目标地址的路径的长度或成本,通常用于选择最佳路径。
### 路由匹配规则
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按照以下规则进行路由匹配:
1. 完全匹配:如果路由表中存在与目标地址完全匹配的条目,则使用该条目进行路由。 2. 最长前缀匹配:如果路由表中没有与目标地址完全匹配的条目,则使用最长前缀匹配的条目进行路由。 3. 缺省路由:如果路由表中既没有完全匹配的条目也没有最长前缀匹配的条目,则使用缺省路由进行路由。
### 路由协议
路由器使用路由协议来交换路由信息并更新路由表。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
- 路由信息协议(RIP):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同一自治系统(AS)内交换路由信息。 -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同一自治系统(AS)内交换路由信息。 - 边界网关协议(BGP):一种外部网关协议(EGP),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 路由表的管理
路由表的管理包括添加、删除和修改路由表条目。路由器管理员可以使用命令行界面(CL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来管理路由表。例如,在Cisco路由器中,可以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路由表,使用`route add`命令添加静态路由,使用`route delete`命令删除静态路由。
### 总结
路由表是路由器内部的一个数据库,它包含了到达不同网络地址所需的信息。路由器使用路由表来确定如何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路由器或目标网络。了解路由表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网络通信和路由器的操作非常重要。

路由表

详谈网络协议的路由表和配置

为了理解路由表中的信息种类,我们需要先考虑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接口时会发生什么,这是非常有用的。首先,路由器会检查数据帧目标地址字段中的数据链路标识。如果它包含了路由器接口标识符或广播标识符,那么路由器将从帧中剥离出数据包并传递给网络层。在网络层,路由器将检查数据包的目标地址。如果目标地址是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或是所有主机的广播地址,那么需要进一步检查数据包的协议字段,然后再把被封装的数据发送给适当的内部进程。

除此之外,所有其他目标地址都需要进行路由选择。这里的目标地址可能是另一个网络上的主机地址,该网络或者与路由器相连(包括与那个网络相连接的路由器接口),或者不直接连接到路由器上目标地址还可能是一个定向的广播地址,这种地址有明确的网络地址或子网地址并且主机位全部为1。这些地址也是可以路由的。

如果数据包是可以被路由的,那么路由器将T查找路小麦获得一个正确的路径。在数据库中的每个路由表项最少必须包括下面两个项目:

目标地址——这是路由器可以到达的网络地址。正像小编所解释的,路由器可能会有多条路径到达山同的地址或是相同主网IP地址下的-组等长或变长的子网。

指向目标的指针——指针不是指向路由器的直连目标网络就是指向直连网络内的另一台路由器地址,或者是到这个链路的本地接口。更接近目标网络一跳的路由器叫下一跳(next hop)路由器。

路由器将会尽量地进行最精确的匹配。2按精确程度递减的顺序,可选地址排列如下:

主机地址(主机路径) ;

子网:

一组子网(一条汇总路由) :

主网号:

一组主网号(超网) ;

缺省地址。

缺省地址是最不明确的地址,只有当所有匹配都失败时才被使用。

如果数据包的目标地址不能匹配到任何一条路由表项,那么数据包将被丢弃,同时一个“目标网络不可达“的ICMP消息将会被发送给源地址。

如图3-1所示,这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图中给出了每台路由器需要的路由表项。这里最重要的是这些路由表将如何作为一个整体运行并能准确高效地传输数据包。路由表的网络栏列出了路由器可达的网络地址。指向目标网络的指针在下一跳栏中。

在图3-1中,如果路由器Crroll收到一个源地址为10.1.1.97、 目标地址为10.1.735的数据包,路由表查询的结果是:目标地址的最优匹配是子网10.1.7.0,可以从so接口出站经下一跳地址 10.1.2.2去往目的地。数据包被发送给路由器Dahl, Dahl 查找自己的路由表后发现数据包应该从SI接口出站经下一跳10.1.4.2去往目标网络10.1.7.0.此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数据包到达路由器Baum.当Baum在接口so接收到数据包时,Baum 通过查找路由器,发现目的地是连接在端口EO的一个直连网络。最终结束路由选择过程,数据包被传递给以太网链路上的主机10.1.735.

上面说明的路由选择过程是假设路由器可以将下一跳地址同它的接口进行匹配。例如,路由器Dahl必须知道通过接口S1可以到达Lewis的地址10.1.4.2.首先Dahl从分配给接口SI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可以知道子网10.1.4.0直接连接在接口S1上; 那么Dahl就可以知道10.1.4.2是子网10.1.4.0的成员,而且- -定被连接到该子网上。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组播地址,它表示-组设备而不是所有设备。D类地址24.00.0就是一个组播地址。这个地址为所有OSPF路由器保留。寻找最优匹配有两个基本过程,它们依赖于路由器是否表现为有类别或无类别。

详谈网络协议的路由表和配置

注意,为了正确地进行数据包交换,每台路由器都必须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例如,在图3-1中,路由器Dahl的路由表中丢失了关于网络10.1.1.0 的表项。从10.1.1.97 到10.1.7.35的数据包将被传送,但是当10.1.7.35 向10.1.1.97回复数据包时,数据包从Baum到

Lewis再到Dahl传递。Dahl 查找路由表后发现没有关于子网10.1.1.0 的路由表项,因此丢弃此数据包,同时Dahl向主机10.1.7.35发送目标网络不可达的ICMP信息。

示例3-1给出了图3-1中路由器Lewis的路由表。在Cisco路由器中查看路由表的I0S命令是show ip route.检查数据库的内容并把它与图3-1中路由器Lewis 的一般路由表相比较。可以看到,表最上方的关键字是对路由表左侧的- -列字 母的解释。这些字母指明了每个路由表项是如何学习到的。在示例3-1中,标记为C的路由表示直连网络,标记为S的路由表示静态路由。声明“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指的是缺省路由。

详谈网络协议的路由表和配置

表头有一句声明主网络地址10.0.0.0有7个已知子网,掩码为24位。在7个路由表项中,每一个都给出了目标子网。对于不是直连网络的表项一数据包必须转发到下一跳路由器一置于括号内的元组指明了路由的[管理距离/度量]。

度量是通过优先权评价路由的一种手段,度量越低,路径越短,也就是该路径更理想。

注意,在示例3-1中静态路由的度量为0。最后,路由表还给出了下一跳路由器的接口地址或连接直连目标网络的接口。
责编AJX

【限时免费】一键获取网络规划系统模板+传输架构设计+连通性评估方案

路由器相关文章

服务电话:
400-035-6699
企服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