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世界中,SLA是一种衡量网络性能和可靠性的协议。它能够评估网络的延迟、丢包率、带宽和可用性等关键指标,从而帮助网络管理员确定最优的数据传输路径。而Track机制则是一种网络监控工具,它能够实时监测网络设备的状态。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或停机,Track机制会立即通知路由器,触发路由路径的调整,确保数据的连续传输。
将SLA和Track机制结合的浮动静态路由,能够动态地选择最佳路径,适应网络条件的变化。这种路由策略特别适用于对数据负载、可靠性和安全性有高要求的网络环境,如企业数据中心、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
设想一个场景,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数据中心正常运行,业务交互频繁,数据交换量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中心对于网络的负载、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任何由于网络中断或波动导致的服务中断都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否则将意味着网络架构无法支撑现有业务。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SLA和Track的浮动静态路由就能发挥作用。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实验,用于模拟真实情况下的网络运行。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网络拓扑图,确保数据在正常情况下通过R1-R2-R3链路进行转发。如果这条链路发生故障,数据将立即切换到R1-R4-R3链路上,以保持业务不中断。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会有短暂的波动,但这属于正常现象。
接下来,我们配置各设备的接口和路由。例如,在R1设备上,我们配置了三个接口,并设置了相应的ip地址和SLA。同时,我们还配置了Track机制来监测数据包的可达性,并根据SLA的结果配置主备路由。
在R2和R3设备上,我们同样配置了接口和路由,确保数据能够在设备间正确传输。R4设备则作为备份链路,只在主链路故障时发挥作用。
实验的关键部分是验证浮动路由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在两端的PC上使用trace命令查看数据路径。在正常情况下,数据包会通过R1-R2-R3链路转发。如果我们将R1、R2、R3或R4上的某个接口shutdown,然后再次查看数据路径,我们可以观察到路由是否发生了切换。
验证成功的关键是,当PC5访问PC6时,如果数据路径从R1-R2-R3变为R1-R4-R3,那么路由切换成功。当故障恢复后,数据路径应该重新变回R1-R2-R3。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理解SLA和Track的作用,同时加深对静态路由配置的理解。这种路由策略不仅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还提升了网络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为高负载、高可靠性要求的网络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浮动静态路由是一种路由策略,用于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以保证数据包的有效传输。这种路由策略通常基于服务级别协议(SLA)和Track机制。
SLA是一种协议,用于测量网络性能和可靠性。它可以测量延迟、丢包率、带宽和可用性等方面,从而帮助网络管理员确定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
Track机制是一种网络监控机制,用于检测网络设备的状态。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或停机,Track机制将立即通知路由器,使其能够及时调整路由路径,以确保数据的无缝传输。
浮动静态路由将SLA和Track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动态地选择最佳路径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当网络条件发生变化时,浮动静态路由会自动更新路由路径,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这种路由策略通常用于高负载、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网络环境中,例如企业数据中心、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等。
1、实验背景
某大型国有企业数据中心正常运行,业务交互非常频繁,数据交换量异常庞大,所以在保证业务正常交互的情况下,数据中心对于数据的负载和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管在业务变更的窗口期还是其他时间段,由于网络中断或波动导致业务中断的时间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否则就意味着该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不足以支撑现有的业务,数据中心对于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都将不达标。
在此背景下,基于SLA和Track的浮动静态路由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本次实验将基于该背景下的真实情况进行模拟测试。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名称都为标识设备或者描述,与现实情况无关!
2、建立拓扑图
说明:正常情况下,数据从R1-R2-R3链路进行转发,在R1、R2、R3 无故障的情况下,数据不允许通过R4转发。当R1-R2-R3这条链路发生故障时,转发路径立即切换到R1-R4-R3这条链路上来,以保证业务不中断。切换过程中网络整体会重新收敛,会有瞬间网络波动,属于正常情况。
3、设备配置
R1:
配置接口: interfaceEthernet0/0 ipaddress172.10.1.2255.255.255.0 duPlexauto interfaceEthernet0/1 iPaddress172.16.1.1255.255.255.0 duplexauto interfaceEthernet0/2 ipaddress172.31.1.1255.255.255.0 duplexauto 配置SLA: ipsla13 icmp-echo172.20.1.2source-interfaceEthernet0/0//检测源端最好选择端口 ipslaschedulE13lifeforeverstart-timenow 配置Track: track13ipsla13reachability//检测数据包可达性 配置主备路由: iproute0.0.0.00.0.0.0Ethernet0/1172.16.1.2track13 iproute0.0.0.00.0.0.0Ethernet0/2172.31.1.210permanent//配置管理距离
R2:
配置接口: interfaceEthernet0/0 ipaddress172.16.1.2255.255.255.0 duplexauto interfaceEthernet0/1 ipaddress172.17.1.1255.255.255.0 duplexauto 配置路由: iproute172.10.1.0255.255.255.0172.16.1.1//配置回程路由 iproute172.20.1.0255.255.255.0172.17.1.2//配置回程路由
R3:
配置接口: interfaceEthernet0/0 ipaddress172.17.1.2255.255.255.0 duplexauto interfaceEthernet0/1 ipaddress172.20.1.1255.255.255.0 duplexauto interfaceEthernet0/2 ipaddress172.32.1.2255.255.255.0 duplexauto 配置SLA: ipsla31 icmp-echo172.10.1.1source-interfaceEthernet0/1 ipslaschedule31lifeforeverstart-timenow 配置Track: track31ipsla31reachability 配置主备路由: iproute0.0.0.00.0.0.0Ethernet0/0172.17.1.1track31 iproute0.0.0.00.0.0.0Ethernet0/2172.32.1.110permanent
R4:
配置接口: interfaceEthernet0/0 ipaddress172.31.1.2255.255.255.0 duplexauto interfaceEthernet0/1 ipaddress172.32.1.1255.255.255.0 duplexauto 配置路由: iproute172.10.1.0255.255.255.0172.31.1.1 iproute172.20.1.0255.255.255.0172.32.1.2
PC按照拓扑图标示地址配置即可!
4、浮动路由验证
1.验证思路:在两端PC上先通过trace命令查看数据路径,然后将R1/R2/R3/R4上任意一个接口进行shutdown,再次在PC上查看数据路径,即可观察到路由是否切换。
2.验证成功标识:正常情况下,PC5访问PC6时,trace路径可以发现数据包的转发路径是PC5-R1-R2-R3-PC6;将R1/R2/R3/R4上任意一个接口进行shutdown后,当PC5访问PC6时,trace路径可以发现数据包的转发路径变成了PC5-R1-R4-R3-PC6,此时可认为路由切换成功;将R1/R2/R3/R4上shutdown的接口进行no shutdown后,当PC5访问PC6时,trace路径可以发现数据包的转发路径又变回了PC5-R1-R2-R3-PC6,此时可认为浮动路由成功运行。
3.验证:
按照步骤2的操作进行验证:
正常情况:各设备无单点故障时,PC5访问PC6
可以发现,设备正常时数据转发路径通过R1-R2-R3。
异常情况:
R1出现单点故障时,PC5访问PC6
设备出现故障时,数据转发路径切换为R1-R4-R3。
R1单点故障恢复时,PC5访问PC6
故障恢复时 ,数据转发路径又切换回R1-R2-R3。
由此可以认定基于sla和track的浮动静态路由运行正常。
总结
以上实验较简单,适合初学者理解sla和track的含义,同时通过配置静态路由,对路由也会更加熟悉!
审核编辑: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