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个路由协议同时运行时,它们可能会为到达同一目标网络提供不同的路由选项。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这些路由中选出最佳的一条?
每个路由协议都会为自己的路由赋予一个度量值,但这些度量值的含义和计算方式各不相同,使得它们之间缺乏直接的可比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路由优先级的概念。路由优先级是一种决策策略,用于在多条路由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
每种路由协议都有一个预定义的优先级,这个优先级通常基于路由算法的效率、稳定性等因素确定,有时也可以由网络管理员手动调整。当多个协议发现到同一目标网络的路由时,我们会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路由协议所提供的路由。
例如,假设网络中同时运行了RIP、OSPF和IGRP三种路由协议。这些协议各自独立地计算到达特定网络(比如10.0.0.0)的最佳路径。如果我们设定了优先级顺序为OSPF > IGRP > RIP,那么在所有协议计算出的路由中,OSPF提供的路由将被视为最优,因为它具有最高的优先级。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协议,它通过广播网络拓扑信息来计算最短路径。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则是一种距离矢量协议,它考虑了网络延迟、带宽和可靠性等因素。而RIP(路由信息协议)是最早的路由协议之一,它仅考虑了跳数作为度量值。
路由优先级不仅取决于协议本身的特性,还受到网络管理员的经验和策略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管理员可能会根据网络的具体需求和性能指标,调整协议的优先级。例如,如果网络的稳定性是首要考虑因素,那么可能会提高OSPF的优先级;如果网络带宽是关键,IGRP可能会被赋予更高的优先级。
总之,路由优先级是网络中的一项关键策略,它帮助我们确保数据包沿着最优路径传输。通过合理配置路由优先级,网络管理员可以有效地管理和优化网络性能,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路由优先级
前面讲过,各个路由协议都有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路由的好坏(有的采用下一跳次数、有的采用带宽、有的采用时延,一般在路由数据中用度量 Metric 来量化),并且每个路由协议都试图将自己认为是最好的路由送到路由表中,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从不同的协议得到到达同一目标网络的不同路由。
尽管每个路由协议都给出了度量值,但是由于各个协议所采用度量值的含意不同,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这就需要有种策略来决定使用哪一条路由。按照策略,判断最优的路由,我们才将它加入路由表,利用它来进行包的转发。通常,我们使用路由优先级来判断不同路由协议所获得路由的好坏。每一种路由协议都由自己的优先级,当不同路由协议之间的路由发生冲突时,选择其中优先级最高的路由协议获得的路由。路由优先级是根据路由算法的优劣等因素得出的经验数值,也可以由网管员手动修改。
在上图中,三种路由协议 RIP 、OSPF 、IGRP 各自得到了一条到达目标网络10.0.0.0 的路由。我们假定三种协议之间的路由优先级的次序是 OSPF >IGRP > RIP ,则最终选定 OSPF 路由作为最优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