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提到的是RIP,全称为路由信息协议(Route Information Protocol)。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路由协议,以简单著称。RIP通过每隔30秒向相邻路由器广播一次路由表来维护网络拓扑信息。它使用距离矢量算法,最大支持15跳,超过这个跳数的目的网络被认为是不可达的。RIP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现在已经有RIPv1和RIPv2两个版本,后者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等技术,但收敛速度相对较慢。
接下来是OSPF,即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OSPF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它通过维护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来计算最短路径。OSPF引入了“区域”的概念,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内的路由器维护相同的LSDB。这种方式有利于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快速收敛。OSPF使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PF算法)来确定路由,收敛速度较快,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
另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IS-IS,即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IS-IS协议也是基于LSDB的,它通过最短生成树算法(SPF)计算最佳路径。与OSPF类似,IS-IS也支持区域的划分。标准化组织为IP网络制定了集成化IS-IS协议,这种协议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骨干网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后是IGRP,即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这是Cisco公司开发的一种私有协议。IGRP也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与RIP类似,但它使用混合度量值来计算路由,考虑了链路的带宽、延迟、负载、MTU和可靠性等因素。IGRP的最大跳数为100跳,但由于其收敛速度较慢,已被EIGRP协议所取代。
EIGRP,即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是IGRP的升级版。EIGRP属于高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继承了IGRP的混合度量值,并引入了非等价负载均衡技术,使得收敛速度大大提高。EIGRP在Cisco设备网络环境中得到了广泛部署。
最后,为了处理不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之间的路由传递,标准化组织制定了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简称BGP)。BGP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主要负责在ISP之间传递路由信息。由于BGP运行在核心网络中,操作复杂,需要用户对网络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路由协议的简要介绍,每种协议都有其适用场景和优势,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对于网络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路由协议分别有哪些
1、RIP
RIP很早就被用在Internet上,是最简单的路由协议。它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eInformationProtocol)”的简写,主要传递路由信息,通过每隔30秒广播一次路由表,维护相邻路由器的位置关系,同时根据收到的路由表信息计算自己的路由表信息。RIP是一个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最大跳数为15跳,超过15跳的网络则认为目标网络不可达。此协议通常用在网络架构较为简单的小型网络环境。现在分为RIPv1和RIPv2两个版本,后者支持VLSM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上的改进。RIP的收敛速度较慢。
2、OSPF
OSPF协议是“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ShortestPathFirst)”的缩写,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提出了“区域(area)”的概念,每个区域中所有路由器维护着一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区域又分为骨干区域(骨干区域的编号必须为0)和非骨干区域(非0编号区域),如果一个运行OSPF的网络只存在单一区域,则该区域可以是骨干区域或者非骨干区域。如果该网络存在多个区域,那么必须存在骨干区域,并且所有非骨干区域必须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OSPF利用所维护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通过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PF算法)计算得到路由表。OSPF的收敛速度较快。由于其特有的开放性以及良好的扩展性,目前OSPF协议在各种网络中广泛部署。
3、IS-IS
IS-IS协议是Intermediatesystemtointermediatesystem(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的缩写,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标准IS-IS协议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IEC10589:2002所定义的,标准IS-IS不适合用于IP网络,因此IETF制定了适用于IP网络的集成化IS-IS协议(IntegratedIS-IS)。和OSPF相同,IS-IS也使用了“区域”的概念,同样也维护着一份链路状态数据库,通过最短生成树算法(SPF)计算出最佳路径。IS-IS的收敛速度较快。集成化IS-IS协议是ISP骨干网上最常用的IGP协议。
4、IGRP
IGRP协议是“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nteriorGatewayRoutingProtocol)”的缩写,由Cisco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独立开发,属于Cisco私有协议。IGRP和RIP一样,同属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因此在诸多方面有着相似点,如IGRP也是周期性的广播路由表,也存在最大跳数(默认为100跳,达到或超过100跳则认为目标网络不可达)。IGRP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混合度量值,同时考虑了链路的带宽、延迟、负载、MTU、可靠性5个方面来计算路由的度量值,而不像其他IGP协议单纯的考虑某一个方面来计算度量值。目前IGRP已经被Cisco独立开发的EIGRP协议所取代,版本号为12.3及其以上的CiscoIOS(InternetworkOperatingSystem)已经不支持该协议,现在已经罕有运行IGRP协议的网络。
5、EIGRP
由于IGRP协议的种种缺陷以及不足,Cisco开发了EIGRP协议(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来取代IGRP协议。EIGRP属于高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又称混合型路由协议),继承了IGRP的混合度量值,最大特点在于引入了非等价负载均衡技术,并拥有极快的收敛速度。EIGRP协议在Cisco设备网络环境中广泛部署。
为了维护各个ISP的独立利益,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P间的路由协议BGP。BGP是“边界网关协议(BorderGatewayProtocol)”的缩写,处理各ISP之间的路由传递。但是BGP运行在相对核心的地位,需要用户对网络的结构有相当的了解,否则可能会造成较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