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35-6699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博文资讯 »

PCB设计攻略:高效布线技巧与实践指南

不同类型的单板在布线策略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以下,我们将探讨两种常见的PCB布线策略,以便大家能够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布线方法。
首先,来看类型一的PCB布线策略。这种策略的主要特点包括严格的长度规则、串扰规则、拓扑规则、差分规则和电源地规则等。以下是该策略的几个关键处理步骤:
1. 对于关键网络,如总线,需要定义class,并确保满足特定的拓扑结构、stub长度(时域)的约束条件。此外,通过设置虚拟管脚来控制拓扑结构,以优化布线效果。
2. 对于时钟线,同样需要定义Class,并保证足够的线间距或Class间的间距。此外,将时钟线布置在特定的层和区域内,以降低干扰。
3. 差分线的处理上,通常需要指定布线层,并采用parallel方式布线,避免tandem方式。同时,定义两差分线的长度匹配以及差分对长度匹配,确保信号完整性
4. 串扰控制方面,网络组之间需要有足够的Clearance,例如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线之间要有适当的间距约束。
5. 屏蔽方式可以是并行、同轴或级联。在规则设置完成后,可以选择手工或自动布线。
接下来,我们分析类型二的PCB布线策略。这种策略既面临着物理实现的挑战,也面临着电气规则实现的挑战。以下是该策略的一些关键点:
1. 在布线过程中,需要进行“引导”,例如Fanout、层分割、自动布线过程控制、禁布区定义、布线次序等,这些都需要适当地进行干涉。
2. 测试并分析布线的可行性,确保设计符合实际需求。
3. 在布线时,优先考虑物理规则的实现,其次才是电气规则的实现。
4. 对于产生的冲突或错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布线策略。
对于PCB工程师而言,掌握这两种布线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布线不仅可以提高电路板的性能,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应根据单板的具体需求和设计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布线策略,以确保电路板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随着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PCB设计也在不断进步,工程师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布线技术和方法,以适应日益复杂的设计需求。

不同类型的单板,其布线策略自然也不一样,本文内容主要为大家介绍两种类型的PCB布线策略。

PCB设计攻略:高效布线技巧与实践指南

类型一PCB布线策略

1) 类型一主要特征如下:严格的长度规则、严格的串扰规则、拓扑规则、差分规则、电源地规则等。

2) 关键网络的处理:总线

定义Class;

要求满足一定的拓扑结构、stub及其长度(时域)约束条件;

两种类型PCB布线策略

▲平衡菊花链和中间驱动菊花链图

设置虚拟管脚来控制拓扑结构;

两种类型PCB布线策略

▲虚拟T点图

对STUB进行限制。设置最大的stub长度,延迟/长度应给定范围;禁止从焊盘的长边出线;允许终端带有交叉点(junction)。

3) 关键网络的处理:时钟线

定义Class,设置足够的线间距或Class与Class之间的间距;

将时钟线设置在特定的层和区域内。

4) 关键网络的处理:差分线

一般需指定布线层;

采用parallel方式,避免用tandem方式;

定义两差分线的长度匹配以及差分对长度匹配;

设置差分线对之间的间距通常的做法是将差分对定义为class,然后定义Class to class的间距。

5) 串扰控制

网络组之间要有足够的Clearance;如: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线之间要有间距约束,把这些网络设置成相应的class,然后在数据线和地址线之间、数据线和控制线之间、地址线和控制线之间设置串扰控制规则。

6) 屏蔽

屏蔽方式:并行(parallel)、同轴(coaxial)、级联(tandem);

规则设置好以后,可以采用手工或自动布线。

类型二PCB布线策略

1) 类型二PCB设计既具有物理实现的挑战也具有电气规则实现的挑战。

2) 在布线过程中需要进行“引导”,如:Fanout、层分割、自动布线过程控制、禁布区定义、布线次序等需要适当地进行干涉。

3) 测试并分析布线的可行性;

4) 首先考虑物理规则的实现,其次才是电气规则的实现;

5) 对产生的冲突或错误,要求综合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调整布线策略。

对PCB工程师来说,PCB布线策略是必备的知识,大家都应该熟练掌握。

【限时免费】一键获取网络规划系统模板+传输架构设计+连通性评估方案

相关文章

服务电话:
400-035-6699
企服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