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技术的普及,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还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在信息时代,市场反应速度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快速、准确的信息来源和决策过程成为企业成功的核心。为此,物联网终端平台应运而生,它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和身份识别技术,确保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所需信息,实现及时审批、处理和决策。
这种物联网终端平台由四个部分构成:物联网终端平台本身、终端操作系统和外设驱动软件、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软件以及物联网终端平台的软件二次开发支持系统。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身份和状态识别、无线网络接入、软件模拟运行环境、办公软件系统和服务器软件系统。
硬件方面,物联网终端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ARM核心处理器、WIFI和GPRS模块、激光扫描模块、摄像头模块、GPS模块、RFID模块、存储器、加密模块、音频处理模块和电源模块等。这种设计便于生产、维修和定制,同时提高了平台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在无线网络接入方面,物联网终端平台能够智能地在WLAN和无线互联网之间自动切换。目前,无线接入互联网主要有两种方式:WLAN(无线局域网)和GPRS(无线互联网)。WLAN通常用于室内,如企业内部,费用较低甚至免费;而GPRS则通过移动通信公司的基站接入互联网,适用于室外,但费用较高。
物联网终端平台能够根据用户所处的环境和网络信号强度,自动选择最合适的网络接入方式。在室内,平台优先选择WLAN接入,以保证高速率和低成本;在室外,则切换到GPRS,确保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这种智能切换机制不仅提高了通信速率,还实现了节能和节省使用成本的目标。
通过这种方式,物联网终端平台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灵活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无论是现场办公还是远程监控,用户都能通过平台实时获取信息,快速做出决策,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智能终端平台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更便捷的网络生活。
无线网络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促进了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接入互联网已经成为现实,使所有采集到的数据几乎可以实时地进行网络传输。本文介绍一种使用了无线网络自动切换技术的物联网终端平台的基本功能、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组成,重点介绍了它可发在WLAN与无线互联网两种上网方式中智能地进行自动切换的方式,达到了在保证通信速率的同时,实现节能和节省使用成本的目的。
1 引言
在信息时代,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市场反应速度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只有能够迅速应对市场者,才能成为市场逐鹿的佼佼者。企业竞争力由原来的“规模制约”转向了“速度制约”,市场竞争本质由大吃小转向快吃慢,也就是由规模竞争向速度竞争转移。快,成为了主旋律,而“快”的关键就是信息来源快速、实时、准确,决策过程果断、及时。要达到这一目的,更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现代化的技术,使管理者和决策者无论身处何处,都能随时掌握各种突发情况,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现场办公”,才能真正体现这个“快”字,才能在这个“快者为王”的时代迅速应对市场变化,赢得先机。
可以自动切换无线网络的物联网终端平台,正是采用了现代互联网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使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能进行及时进行审批、处理、决策,用一个“快”字为企业赢得先机。
2 系统组成和功能
基本构成为四个部分:物联网终端平台;终端操作系统和外设驱动软件系统;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软件系统;物联网终端平台软件二次开发支持系统。
可以自动切换无线网络的物联网终端平台的系统功能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是身份和状态识别功能(一维条码或二维条码);第二,是无线网络功能(WIFI、GPRS或3G);第三,是给用户进行二次开发的软件模拟运行环境;第四,是为用户开发(或由用户自行开发)的办公软件系统;第五,是为客户开发的服务器软件系统。
3 硬件模块框图
物联网终端平台的终端硬件系统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这样便于设计、生产、维修以及按客户要求进行模块化定制,共分为15个模块,如图一所示。各部分的功能及特点如下:
3.1 ARM硬件平台:核心处理器。使用灵活,适应性强,可靠性高,功耗低,处理速度快。可使用大容量的DDRII型RAM和MLC型FLASH;
3.2 WIFI和GPRS模块(注:文中或图中所述GPRS是指除WIFI之外采用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的技术统称,包括GPRS、3G、4G或其他无线网络。下同)):接入无线网络(局域网或互联网)。通信速率高,保密性强;
3.3 激光扫描模块:扫描一维(或二维)条码。扫描速度快(100次/秒),不怕强光干扰,识读22种条码 (可加装RF模块,识读RF ID);
3.4 摄相头模块:拍摄200万相素的彩色相片或进行摄像;
3.5 GPS模块:接收GPS信息,可以将有关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指定服务器,也可以传递给本机运行的地理图形软件;
3.6 RFID模块: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安装不同的RFDI识读模块,包括低频RFID(125KHz),高频RFID(13.56MHz),超高频RFID(900MHz);
3.7 FLASH、RAM及SD卡:外部存储器。使用DDRII和MLC型FLASH,数据存储容量大,成本低。SD卡用于扩展存储空间;
3.8 加密模块:对软件进行加密。不仅进行正确性检查,还可进行软件完整性检查;
3.9 音频处理模块:集中处理GPRS通话时的麦克风音频、耳机听筒音频,同时也处理在采用WI-FI对讲功能时的麦克风音频和喇叭音频。
3.10 电源模块:包含电池、充放电保护、电量计量、电压变换、外部电源接五个部分
图一:物联网终端平台硬件组成框图
4 无线网络的切换方式及原理
目前无线接入互联网的方式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采用WLAN无线局域网的AP(即WIFI)方式接入;另一种是采用无线互联网即GPRS的方式接入。这两种方式中,前者多用于在室内(企业内部),后者多用于室外。
一般情况下,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互联网应用在不同的场合,无线局域网用于短距离网络连接,通过单位的服务器连接到互联网,费用较低甚至免费;而无线互联网则通过移动通信公司的基站接入互联网,在无线基站信号覆盖的范围内都可以接入互联网,但费用较高。两者的定性区别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无线互联两种接入方式比较
RF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