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网络需求。以Switch A和Switch B为例,我们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 Switch A和Switch B通过8号端口进行级联。 2. Switch A的1-3号端口不能与4-7号端口互访,也不能与Switch B的4-7号端口互访;同理,Switch B的1-3号端口也不能与4-7号端口互访。 3. Switch A的1-3号端口和Switch B的1-3号端口属于同一VLAN(VLAN 2),可以互访。 4. Switch A的4-7号端口和Switch B的4-7号端口属于同一VLAN(VLAN 3),可以互访。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在此案例中,我们将采用802.1Q VLAN技术来实现上述需求。具体配置如下:
1. 将Switch A和Switch B的1-3号端口、级联端口8划分为VLAN 2,并将1-3号端口的PVID设置为2。 2. 将Switch A和Switch B的4-7号端口、级联端口8划分为VLAN 3,并将4-7号端口的PVID设置为3。 3. Switch A和Switch B的8号端口的PVID保持默认值1。
在配置交换机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通过RSSManager管理软件连接交换机,进入“交换机功能设置”菜单,选择“vlan设置”。 2. 在配置界面中,选择“802.1Q VLAN”,并在“输出端口VLAN Tag控制”选项框中,对8号端口进行相应的VLAN Tag设置。 3. 在“802.1Q VLAN设置”中,对VLAN 2和VLAN 3进行编辑,配置相应的端口和VLAN ID。 4. 对1-3号端口和4-7号端口的PVID进行设置。 5. 保存配置,确保交换机在断电或重启后仍能保持配置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在802.1Q VLAN中,不同交换机之间需要互通的VLAN,它们对应的VLAN组可以不同,但VLAN ID必须相同。
通过以上配置,我们可以轻松实现不同交换机之间的设备互访。在实际应用中,VLAN技术不仅能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还能提高网络的可管理性。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vlan配置,为网络建设提供参考。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网络环境需要用到Tag vlan来实现同vlan主机跨交换机互访。下面,我们就以两台我司楼道交换机TL-SF1008L为例来实现上述需求。
网络需求
1. Switch A和Switch B用8号端口进行级联。
2. Switch A的1-3号端口既不能和4-7端口互访,也不能和Switch B的4-7号端口互访;Switch B的1-3号端口也是如此。
3. Switch A的1-3号端口和Switch B的1-3号端口属于vlan2(能够互访)。
4. Switch A的4-7号端口和Switch B的4-7号端口属于vlan3(能够互访)。
需求分析
1. VLAN类型---802.1Q VLAN。
2. 将Switch A和Switch B上的1-3号端口、级联口8划分为vlan2,1-3号端口的PVID设置为2。
3. 将Switch A和Switch B上的4-7号端口、级联口8划分为vlan3,4-7号端口的PVID设置为3。
4. Switch A和Switch B的8号端口的PVID都保持默认的1。
以Switch A为例,Switch B的配置和Switch A一样。
1. 通过RSSManager管理软件连接交换机,进入菜单:“交换机功能设置”---“VLAN设置”,配置界面如下图所示:
2. 选择“802.1Q VLAN” ,并且在“输出端口VLAN Tag控制” 选项框中8号端口(级联端口)上点击右键选择“插入VLAN tag”,将1-7号端口改为“移除VLAN Tag”,如图所示:
3. 选择“802.1Q VLAN设置”,在VLAN组3上右击,选择“编辑”,如图所示:
4. VLAN 3包括端口:4-7和8(级联端口);VLAN 1 保持默认,VLAN ID 配置为3,添加4-7、8号端口→“确定”。
5. VLAN 2的设置和VLAN 3是一样的,VLAN 2是把1-3,8端口划到VLAN 2中,设置完之后结果如下图所示:
6. 修改1-3号端口的PVID值为2:“端口VLAN映射”依次在1到3号端口上面右击→“选择VLAN组”→选择VLAN组为02→“确定”,如下图所示:
7. 相同的方法,将4-7号端口的PVID值配置为3,端口8保持默认的1,配置完成后结果如下图所示:
8. 保存配置,以免交换机断电或者重启导致配置信息丢失,如下图所示:
至此,switch1的配置已经结束。switch2的配置方法与switch1的配置方法一样。
注:在802.1Qvlan中,不同交换机之间需要互通的vlan,它们对于的VLAN组可以不同,但是他们的VLAN ID必须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