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电源管理至关重要。电源电压必须维持在380V±10%(三相四线)的标准。若冷库长时间闲置,务必切断总电源,防止设备受潮或污染。
其次,冷凝器的清洁同样重要。冷凝器沾污会影响传热效果,从而降低制冷效率。因此,应定期清洗冷凝器,并保持制冷机组周围环境整洁。
电气设备的安全不容忽视。电器设备应保持干燥,以防漏电事故。门的铰链、拉手、门锁等部件也应定期加润滑油,确保顺畅使用。
进行电器设备检修时,必须由电工或熟悉用电知识的人员操作,并在检修前切断电源,确保安全。
制冷机组在运行中应避免振动,以免增加机械磨损或导致连接管松动。若发现噪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问题后再启动。
制冷机组的连接管和阀件要定期检查,确保连接牢固且无制冷剂渗漏。检漏时,可用海绵或软布沾洗涤剂揉搓起沫,均匀涂在待检漏区域,观察气泡出现,做好标记后进行紧固或气焊处理。
冷库顶部不宜堆放杂物,以免影响保温性能。同时,保持冷库周围通道畅通,确保散热良好。
冷库库内温度、温差等参数需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可随意更改。控制器参数的设定应在了解冷库技术参数后进行。
压缩机应避免频繁启动,每次停机间隙至少6分钟。压缩机油位下降或变脏时,要及时添加或更换专用冷冻机油,避免使用不合格油品。同时,注意压缩机外壳、机身及气缸盖处的温度变化,以判断压缩机运行是否正常。
定期检查电源电压,确保总闸保护功能正常。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维护冷库设备,保障其长期稳定运行。 1、经常检查及确认电源的电压是否符合要求,电压应为380V±10%(三相四线)。冷库设备长期不用时,应截断冷库的总电源,并确保冷库设备不受潮、不被灰埃等其它物质污染。
2、制冷机组上的冷凝器很容易被沾污,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清洗。以保持良好的传热效果。散热好,制冷才好。制冷机组周围不要堆放杂物;
3、冷库设备的电器设备应避免受潮,以免漏电造成触电事故。
4、冷库的门的铰链、拉手、门锁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添加润滑油。
5、冷库设备的电器设备检修应有由电工或懂得用电知识的人员来操作,任何检修都必须切断电源,以确保安全。
6、制冷机在运转过程中应避免振动,振动除了增加机械磨损外还会导致机组上连接管松动或断裂。机器在运转过程中若发现噪声异常,应停机检查,排除后再运行。制冷压缩机组的保护功能均已事先设定好,无须调整。
7、定期检查制冷机组的各连接管、阀件上的连接管是否牢固,是否有制冷剂渗漏(一般渗漏的地方会出现油迹)。检漏最实用的方法是:用海绵或软布沾上 洗涤剂,揉搓起沫,然后均匀涂在要检漏的地方,观察数分钟。若渗漏会有气泡出现。在渗漏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做紧固或气焊处理(由专业制冷工作人员进行检 修操作)。
8、冷库设备的上面(顶板)不应堆放杂物,否则冷库的库板会变形而影响保温性能,并保持冷库周围通道畅通无阻,只有确保散热良好,制冷才能良好。安放 冷库的位置应保持干燥、洁净、无易燃易爆物品、确保没有任何安全隐患。蒸发器前不得堆放物品(预留一定的空隙),以免影响制冷效果。 9、如因空气湿度 过大、化霜间隔时间长、库温设定不正常,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库内蒸发器上霜层增厚,库温不降。这时就应进行化霜(除霜)处理。并及时观察,等霜层消失立即停 止化霜。稍等片刻后再启动设备。
10、冷库设备的库内温度、温差等参数,这些都应根据冷库的实际情况而设定,不可任意改变参数。冷库出厂时已根据用户要求而定制,要了解冷库的技术参数后再进行控制器上各项参数的设定。
11、压缩机应避免频繁启动,每次停机间隙时间不应少于6分钟。发现压缩机视油镜油位下降或变脏时,需及时添加或更换,不能加入牌号不对和长期暴露在 空气中致使含水量多的不合格冷冻机油,否则会引起高温碳化、低温析蜡、电机绝缘受损、系统回油困难等故障。经常注意压缩机外壳、机身及气缸盖处的温度变化 以判定压缩机运转是否正常。制冷压缩机组在通常情况下不须加油。如果确定需要加油,应由专业人员加入压缩机专用油,加油量由专业人员制定,不得盲目添加。
12、定期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三相四线),检查电源总闸的保护功能是否正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