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35-6699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博文资讯 »

灭火防护服如何高效养护与保养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是消防员执行任务的生命屏障,它的有效使用、维护和保养直接关系到消防员的安全。本文将从灭火防护服的管理现状、影响其寿命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全寿命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当前灭火防护服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新旧标准更迭导致使用标准不一,另一方面,维护保养工作不力,消防部队在“重使用,轻保养”的阶段,官兵对灭火防护服的储存、维护保养的要求和禁忌了解不足。此外,灭火防护服报废标准缺失,使得消防员难以判断何时需要更换防护服。
其次,影响灭火防护服寿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相关制度不完善,消防装备管理缺乏指导性,退役处理方面制度仍为空白;二是统一性、协调性缺乏,消防装备不统一,管理难度大;三是维保意识不强,基层部队“重使用,轻保养”意识普遍存在。
为了加强灭火防护服的全寿命管理,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建立健全灭火防护服管理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能,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提高部门协调能力,形成良性联动链条。
2. 推进灭火防护服统型工作。统一外观设计、使用面料等,由低至高,逐层级的进行集中采购,逐批逐次完成统型工作。
3. 落实灭火防护服洗护维废工作。尽快制定灭火防护服洗护报废标准,建立专业灭火防护服清洗维护部门,提高灭火防护服的使用寿命
4. 加强灭火防护服信息化管理。利用物联网、移动数码信息化手段,对每一套灭火防护服缀入二维码或条形码,实现动态智能化管理
5. 加强消防员教育培训。提高消防员对灭火防护服的认识,增强其维护保养意识,确保消防员生命安全。
总之,加强灭火防护服的全寿命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确保消防员在执行任务时拥有坚实的安全保障

灭火防护服是消防员在消防灭火时生命屏障,消防员怎样有效地使用、维护和保养,使灭火防护服最大限度的保障消防员的安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灭火防护服如何高效养护与保养

抢险灭火防护服

1、灭火防护服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几款消防灭火防护服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是指消防员在进行灭火救援时穿着的专用防护服,属于消防员基本防护装备中的一种,具有阻燃、隔热、透气、防水的作用,用来对消防员上下躯干、脖颈、手臂、腿进行热防护。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每名消防员配备2套,备份比为11。为提高防护服的安全性能,确保消防员的人身安全,进一步提高防护服整体的耐用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2014 1 20 经公安部批准发布GA102014(消防员灭火防护服》(以下简称《消防员灭火防护服》)行业标准,自 2014 3 1 日起 实施,代替GA102002(消防员灭火防护服》和GA1401996(消防指挥服》。新标准规定了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型号、款式、号型、规格、技术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对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生产、使用、维护管理,产品设计、验收和监督管理等提供技术依据。

近年来,随着消防装备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消防装备的配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消防装备评估,计划、采购、使用、维护工作日趋规范,消防装备配备,尤其是个人基本防护装备的配备基本达标。灭火防护服作为基本防护装备之重,基层各中队配备数及备份数基本可以达到标准,但是按照目前的发展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灭火防护服产品新旧标准更迭。

2014年公安部颁布了灭火防护服新的产品标准后,灭火防护服使用标准不一。一方面各生产厂家必须按照新标准的规定生产灭火防护服,且必须取得 3C 认证后方可准人市场销售,这个改变更替需要过程;另外一方面,消防部队在用及备份的老标准的灭火防护服依旧服役,完全按照新标准配比,还需要周期。

(2)灭火防护服维护保养不力。

目前我国消防装备管理仍处在探索深化阶段,消防部队还处在“重使用,轻保养”的阶段,灭火防护服作为最基本最常规的装备,维护保养同样存在“简单粗暴”的问题,部队官兵不了解灭火防护服的储存、维护保养的要求和禁忌,如人工刷洗,阳光下暴晒等错误的方法依然存在,直接导致其性能衰减,寿命缩短,存在较大隐患。

(3)灭火防护服报废标准缺失。

目前我国消防装备标准可分为三类:一是配备标准,二是产品标准,三是管理标准。上述标准中只有产品标准是具体到装备器材的,但是涵盖内容并不包括产品报废标准。在《消防员灭火防护服》产品标准中,也只是要求生产厂家要对出厂的灭火防护服的清洗及修整方法、维护保养方法、储存条件等加以说明,但并没有提及灭火防护服的使用年限及可以报废的判断标准。

2、影响灭火防护服寿命的原因分析

(1)灭火防护服相关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灭火防护服执行标准单一,除产品标准外,只有通用性规定参照执行,产品标准局限性较大,只能在采购、验收等方面进行指导,而在使用保障方面不具有指导性,退役处理方面制度仍为空白。2011年,公安部出台了《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管理规定》,虽然当中37条提到退役装备的条件,但是由于过于笼统,并没有起到具体的指导意义。

(2)灭火防护服统一性、协调性缺乏。

消防装备不统一,管理难度大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消防装备管理的一大难题。就灭火防护服此类个人防护装备来讲,虽然产品标准已经明确,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使用习惯差异,生产厂家数量多,推陈出新速度快等原因,基层部队配备的灭火防护服可谓五花八门,省级甚至支队级都难以统一,可见其统型工作之难。

(3)灭火防护服维保意识不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非职业化的体制下,若想将装备维护保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实现难度比较大。目前基层部队“重使用,轻保养”意识仍然普遍存在,部分战士认为灭火防护服只是本人服役期间使用,退役后装备归公,与自身没有关系。此外,战士调动频繁,灭火防护服并不能随人走,导致主观方面对待个人防护装备维护不够精心,在如此情况下造成了养护意识薄弱,导致防护装备寿命缩短。

3、加强灭火防护服全寿命管理的几点建议

全寿命管理(Life Cycle Management),是美国从20世纪7O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武器装备采办中使用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目前全寿命周期管理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消防装备全寿命管理是指对某种消防装备从论证到退役处理整个过程进行总体运筹、科学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在全寿命管理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消防装备,其全寿命周期过程各个阶段,因性质、功能、复杂程度的不同也有所不同。据此,笔者将消防员灭火防护服全寿命管理归结为:是指消防员灭火防护服在立项规划、研制、采购、使用与保障、退役处理过程中总体运筹的一种管理方法。

4、健全灭火防护服管理协调机制

(1)形成良性联动链条。

由于立项规划、制造、采购、使用的主体不是单一的,故造成了灭火防护服管理中组织机构分散,因此需要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能,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提高部门协调能力。基层部队和战训部门提出实际需求,装备部门将实际需求转化为采购所需的技术参数,进行政府采购,要对中标企业从生产到售后进行全程跟踪评价,及时将使用情况反馈给生产企业,推动市场革新,形成通畅的研制、采购、使用的循环链。

(2)推进灭火防护服统型工作。灭火防护服属于

消防员基本防护装备,市场准入已经对其性能、功能用途等进行了强制性规定,但是外观设计、使用面料等并没有统一规定,灭火防护服并不存在地区性差异,建议由低至高,逐层级的进行集中采购,逐批逐次完成统型工作。

5、落实灭火防护服洗护维废工作

(1)尽快制定灭火防护服洗护报废标准。

标准制定的建立是开展灭火防护服维护保障和退役处理工作的保障。尽快建立相关标准同时也是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消防员生命安全。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灭火防护维护标准,如美国消防协会(NFPA)颁布的2008NFPA 1851《建筑灭火和近距离灭火用防护服的选择、保养与维护标准》,其主要目的就是确保防护服处于最佳安全状况,为消防队员提供最好的保护 z 。目前我国灭火防护服退役年限基本为23年,但是灭火防护服具有自然寿命、经济寿命和技术寿命特征不同,寿命年限要求应该也不同 。仅仅靠消防官兵目测及使用年限推定,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应该尽快制定实践性高、可操作性强的灭火防护服退役标准。

(2)建立专业灭火防护服清洗维护部门。

灭火防护服的清洗维护工作不能依赖官兵自行开展,这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的工作,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如美国灭火防护服已由专业机构清洗维护。目前沈阳消防支队已在全国率先建设了首条现代化的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清洗线,有效解决了基层防护服清洗难题。该清洗线设有接收检查区、清洗烘干区、维护保养区、领取派送去、锅炉操作区等5个区域。配置了超大型全自动水洗机、干洗机、输送线、烘干机等设备全面承担了基层单位灭火防护服的清洗任务。外聘3人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上岗,进行清洗、高级检查及初步缝纫等工作。清洗线的建成既降低了清洗损伤,又有效防止了因清洁方式不当导致的二次污染。该做法可以推广至全国,由部局规定软硬件要求,最终能够达到精度清洗即不同污染物使用不同洗剂清洗,高级检查即外观,反射能力、纤维脆度,长、短接缝强度,隔热衬里材料等进行检查,如果报废标准出台后,可由清洗部门专业人员进行鉴别,最终决定是否应该退役。

6、加强灭火防护服信息化管理

做好灭火防护服全寿命管理,其技术数据管理及各方面信息管理是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各工作模块紧密联系的纽带,信息化追踪可以确保全寿命周期内保持有正确标准的信息流,推动管理工作从模糊的概念流到精确的数据化。

建议以全息可变二维码或条形码技术为基础,将物联网、移动数码信息化手段与传统管理模式相融合,可以采用手持终端集成信息,对每一套灭火防护服缀入二维码或条形码,作为灭火防护服的身份证,出厂时带有编号,将其出厂时间、技术参数、洗护说明编人系统,在终端即可调出查看使用,同样对灭火防护服人出库、流向单位、使用情况、清洗次数、维护程度、报废处理的情况通过扫码将信息集成,通过该终端体现出来,实现动态智能化管理

本文资料来自《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7年第7期,由中国救援装备网重新编辑整理。

传输资源分配【传输规划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