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阵列是由多个磁盘组成的存储系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冗余数据存储,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磁盘阵列中,控制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控制器负责协调主机与磁盘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时对磁盘阵列进行RAID管理。常见的控制器有 JBOD、单控制器和多控制器三种类型。
首先,JBOD是Just a Bundle of Disks的缩写,意味着只是一堆磁盘的组合。这类磁盘阵列没有控制器和缓存,磁盘之间没有提高性能和安全性的措施。虽然JBOD成本低廉,但数据安全性和性能方面都存在较大隐患。
其次,单控制器磁盘阵列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这种磁盘阵列通常配备有专门的处理器和一定数量的缓存,可以实现对主机I/O请求的快速响应,同时降低主机资源占用率。不过,单控制器磁盘阵列在数据冗余和可靠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最后,多控制器磁盘阵列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更具优势。这种磁盘阵列采用多个控制器并行工作,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和更好的冗余保障。此外,多控制器磁盘阵列通常配备有缓存,进一步提升读写速度。
在磁盘阵列的发展历程中,RAID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RAID技术最初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目的是通过组合小型廉价磁盘,降低数据存储成本。后来,RAID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多种级别的数据保护技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随着企业对数据存储要求的不断提高,磁盘阵列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磁盘阵列包括 JBOD、单控制器和多控制器磁盘阵列。此外,还有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磁盘阵列,如支持热插拔、双端口的磁盘阵列等。
在选择磁盘阵列时,企业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数据安全性: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具有合适RAID级别的磁盘阵列。
2. 性能:考虑磁盘阵列的读写速度、I/O吞吐量等因素。
3. 可靠性:选择具有多控制器、缓存等功能的磁盘阵列,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4. 成本:根据预算和需求,合理选择性价比高的磁盘阵列产品。
总之,磁盘阵列作为存储系统的核心,对于企业数据安全和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磁盘阵列的构成、分类和发展历程,企业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磁盘阵列产品,为数据存储保驾护航。 目前的磁盘接口有IDE、SATA、SCSI、SAS、FC等几种。其中IDE接口磁盘正在被SATA接口硬盘取代,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两者主要多用于桌面;SAS接口磁盘也正在逐渐淘汰SCSI接口中国智能建筑,智能建筑行业,很快将占领企业应用的低端市场;而FC(Fibre Channel,光纤)接口硬盘一出生就是专门针对高可靠、高可用、高性能的企业存储应用的,不但接口速度快,而且支持双端口访问,又经过严格的生产工艺控制,可靠性很好。由于这些天生优势,FC接口硬盘在企业用户中尤其是关键数据存储应用中占据着绝对优势,也是高端存储应用的首选磁盘。
在配置了CPU和Cache的磁盘阵列中,其部分高端产品还可以运行基于磁盘阵列的存储软件。因此,它可以提供比较全面的基于磁盘阵列的解决方案。
在当前存储市场上,这一类的磁盘阵列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同时也在质量和性能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价格跨度也很大。其代表产品有IBM DS系列、HP EVA系列、EMC CLARIION系列、HDS Thunder 95系列等等。LSI也在这一档次的磁盘阵列方面颇有建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IBM S-4000系列、STK D系列及SGI TP系列都是OEM LSI公司的E系列阵列控制器。
从体系结构上讲,这类产品属于中端产品,但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IBM SHARK系列产品。IBM的SHARK系列产品是典型双控制器结构的产品,其高端型号DS-8300产品的每个控制器是4个CPU的P570小型机,双控制器最大配置CPU数量为8个CPU。但DS-8000系列产品具备了许多高端产品应有的特征,比如主机端口最大可达128个2Gb FC,磁盘接口多大64个,缓存容量也可以达到256GB,这些特性使其可以匹敌多控制器存储系统,因此,DS-8000系列也是IBM公司参与高档存储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要武器,而且和竞争对手高档产品相比其价格优势非常明显。
当今世界信息爆炸式的增长,除了给科技与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外,也给企业的数据存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作为企业信息存储系统中的最关键部分――磁盘阵列,很多人未必能说得清楚。
基于SATA、SCSI接口的磁盘阵列大家见过很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重点说是所光纤接口磁盘阵列。光纤磁盘阵列又可进一步从体系结构细分成三大类:JBOD磁盘阵列、双控制器磁盘阵列和多控制器磁盘阵列。
严格意义上讲,JBOD还不能称之为“阵列”。JBOD是Just Bundle of Disk的缩写,意即只是一串磁盘的组合。这样的“磁盘阵列”也被称为傻盘阵列,因为JBOD内部既没有控制器,也没有缓存,磁盘之间也没有提高性能和安全性的任何手段。每个磁盘都独立地接收来自主机的数据访问。如果需要实现RAID级别的保护,主机不但要负担磁盘读写等操作,还要进行RAID算法的处理,对主机资源的占用率较大,严重影响系统整体性能。
因此,在采用光纤磁盘阵列时,一般都采用带智能磁盘控制器的磁盘阵列。磁盘控制器是介于主机和磁盘之间的控制单元,配置有专门为I/O进行过优化的处理器以及一定数量的cache。控制器上的CPU和cache共同实现对来自主机系统I/O请求的操作和对磁盘阵列的RAID管理。相对于JBOD磁盘阵列,控制器磁盘阵列释放了大量主机资源,来自主机的I/O请求由控制器接受并处理,阵列上的cache则作为I/O缓冲池,能够大大提高了磁盘阵列的读写响应速度,显著改善磁盘阵列的性能。又由于光纤磁盘天生拥有双端口,所以,一般的光纤盘阵都采用双控制器,从而充分发挥光纤磁盘的高可用特性。两个控制器不管配置成active-active还是active-standby,都能为用户提供高可用特性,而且大都支持热插拔功能,能够实现简单的无单点故障,为用户提供的7*24不间断业务。
磁盘阵列技术诞生于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这项技术的核心设计理念是RAID技术。原来的名称是“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最初的研制它的目的是为了组合小型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以降低大批量数据存储的费用。同时也希望通过冗余信息的方式,使得单一磁盘失效时不会丢失数据,因此开发出不同级别的RAID数据保护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致力于提升数据访问速度。这个名字后来改为“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但仍然称作“RAID”。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中数据的价值越来越高,而承载这些数据的磁盘阵列也越发受到用户的重视智能建筑资料,智能建筑产品。从市场分布可以看出,存储与服务器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用户的强大需求同时也给存储系统供应商创造了巨大的商机。目前市场上不但有老牌厂商提供的各种产品,也有初创公司新推的各种系统。自然,当前市场上的磁盘阵列也是一番花团锦簇的景象。在用户有了众多选择的同时,也有了选择上的困惑。因此,我们就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目前磁盘阵列的差异性,希望可以给用户在选择磁盘阵列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