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可以从两个概念出发:冲突域和广播域。冲突域是指数据必然发送到的区域,比如集线器(HUB)组成的网络就是一个冲突域。而广播域是广播数据时可以发送到的区域,用交换机和HUB组成的网络就是一个广播域。
那么,交换机是如何工作的呢?首先,它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允许在同一时刻进行多个端口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地址表的建立**: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会建立一个地址表,记录该端口下包含的主机的MAC地址。这些信息是在交换机上电后自动建立的,保存在RAM中,并自动维护。
2. **转发决策**:当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包时,它会查看地址表,决定如何处理这个数据包。转发决策有三种操作:丢弃、转发和扩散。例如,当本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本端口下的主机时,交换机会选择丢弃这个数据包。
3. **生存期的管理**:每个地址表中的条目都有一个生存期,即它的寿命。如果某个主机的MAC地址长时间没有在交换机中活跃,那么它的条目就会被删除。这样可以确保地址表中的信息总是最新的。
4. **数据传输**:一旦交换机决定了转发决策,它就会将数据包发送到相应的端口。
交换机的作用不仅仅是转发数据,还包括隔离冲突域和广播域。通过这种方式,交换机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性能,并减少数据包的碰撞。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交换机在网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除了基本的交换功能外,现代交换机还具有以下特点:
- **全双工和半双工模式**:交换机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传输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 **三层交换技术**:三层交换机可以将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功能结合起来,实现更高效的路由和交换。
- **网管功能**:许多交换机具有网管功能,可以方便管理员监控和管理网络。
总之,交换机作为网络的核心设备,其工作原理和功能对于确保网络的高效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交换机将继续在网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机的传输模式有全双工,半双工,全双工/半双工自适应。接下来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下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一起来看看吧!
交换机原理介绍:
交换机是根据网桥的原理发展起来的,学习交换机先认识两个概念:
冲突域
冲突域是数据必然发送到的区域。
HUB是无智能的信号驱动器,有入必出,整个由HUB组成的网络是一个冲突域。
交换机的一个接口下的网络是一个冲突域,所以交换机可以隔离冲突域。
广播域
广播数据时可以发送到的区域是一个广播域。
交换机和集线器对广播帧是透明的,所以用交换机和HUB组成的网络是一个广播域。
路由器的一个接口下的网络是一个广播域。所以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
地址表
端口地址表记录了端口下包含主机的MAC地址。端口地址表是交换机上电后自动建立的,
保存在RAM中,并且自动维护。
交换机隔离冲突域的原理是根据其端口地址表和转发决策决定的。
转发决策
交换机的转发决策有三种操作:丢弃、转发和扩散。
丢弃:当本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本端口下的主机时丢弃。
转发:当某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某端口下的主机时转发。
扩散:当某端口下的主机访问未知端口下的主机时要扩散。
每个操作都要记录下发包端的MAC地址,以备其它主机的访问。
生存期
生存期是端口地址列表中表项的寿命。每个表项在建立后开始进行倒计时,每次发送
数据都要刷新记时。对于长期不发送数据的主机,其MAC地址的表项在生存期结束时删除。
所以端口地址表记录的总是最活跃的主机的MAC地址。
21世纪10年代以来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交换机作为网络中的纽带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简单的说,交换机就是将它与用户计算机相连就行了,完成各个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复杂来说,交换机针对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而言,一些高层交换机如三层交换、网管型的产品。
好了,以上内容就是飞畅科技关于交换机工作原理的相关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飞畅科技,专业做工业交换机的厂家,自主品牌,欢迎前来了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