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3月19日,全球累计商用LTE网络已达156张,众多运营商也纷纷公布了TD-LTE商用计划。TD-LTE用户数已突破200万,终端市场也日趋成熟。以中国移动为例,其在LTE建设中的模块主要是6G和10G的SFP+光模块,这些模块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推动了光模块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
在光模块产品中,LTE 10G光模块接收技术是关键。目前,业内存在两种解决方案:高回损接收方案和常规接收方案。这两种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模块中接收器件的光回损设计。
对于常规接收方案,LC连接器插入接收器件后,其平端面与器件内的PIN管芯之间存在空气间隙。在光纤中传输的光大部分垂直于平端面,当发生反射时,反射光会全部在纤芯中回传。根据公式Rf=(nf-1)^2/(nf+1)^2,以光纤材料折射率nf=1.47为例,计算得到Rf=3.6%(-14.4dB)。尽管光纤端面经过研磨及抛光后,会在端面产生一变质薄层,其折射率约为1.6,高于光纤纤芯的折射率,此时Rf=5.3%(-12.7dB),与10G以太网的下限标准-12dB很接近,几乎没有余量。
而高回损接收方案则通过在LC连接器与PIN管芯之间增加一个斜角度陶瓷插针来优化光回损。插针斜端面与光纤芯轴不成直角,反射后的发射光在光纤中的传播角度小于全反射的临界角。因此,从插针斜端面反射回来的光不会在纤芯中传播,而是通过包层耗散并最终泄漏出去。以斜8°插针为例,根据回损实测数据统计,普遍优于-27dB。因此,在光回损指标上,高回损接收方案远优于常规接收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光模块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成本压力也从运营商传导到了光模块厂商。这促使厂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总之,在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光模块接收技术的研究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如高回损接收方案,有助于提升光模块产品的性能,为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应用的日新月异,智能终端持有量的爆炸式增长,带动了全球数据流量的大幅增长,以4G为龙头的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带来信息产业新的革命。
截至2013年3月19日,全球累计商用LTE网络为156张。另有40余家运营商公布了明确的TD-LTE商用计划。全球TD-LTE用户数已突破200万。终端方面,截止到今年3月底,全球已推出166款终端支持TD-LTE。整个TD产业链已然成熟,面对市场开始了最终的发力。
中国移动LTE建设中的模块主要是6G和10G的SFP+光模块,急增的市场需求以及成熟的产业链使光模块产品技术也不断创新,同时也将成本的压力从运营商通过设备商传导到了光模块厂商。关于LTE 10G光模块接收技术,目前业内存在两种解决方案:高回损接收方案和常规接收方案,这两种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模块中接收器件的光回损设计上。
对于常规接收方案,LC连接器插入接收器件后,其平端面与器件内的PIN管芯之间空气间隙,而且在光纤中传输的光绝大部分垂直于平端面,当它们发生反射时,反射光将会全部在纤芯中回传,通常回传的反射率可以通过Rf=(nf-1)2/(nf+1)2来计算,nf为光纤材料折射率,取nf=1.47,得Rf=3.6%(-14.4dB),另有研究认为,光纤端面经过研磨及抛光后,会在光纤端面产生一变质薄层.其折射率约为1.6,高于光纤纤芯的折射率,此时,Rf=5.3%(-12.7dB),即回损为-12.7dB,与10G以太网的下限标准-12dB很接近,几乎没有余量。
与常规接收方案相比,高回损接收方案在LC连接器与PIN管芯之间增加了一个斜角度陶瓷插针,如下图2所示。插针斜端面与光纤芯轴不成直角,虽然也存在空气间隙,但经过斜端面反射后的发射光在光纤中的传播角度小于全反射的临界角,因此,从插针斜端面反射回来的光,不会在纤芯中传播,而是全部通过包层发生耗散,并最终泄漏出去,以斜8°插针为例,根据回损实测数据统计,普遍优于-27dB。因此,在光回损指标上,常规接收方案远不及高回损接收方案。
图1 常规接收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2 高回损接收器件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