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中配置路由规则,并通过`route`命令指定使用特定线路的网段。这样,无论内外网,都可以实现无缝连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路由表的内容。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通过管理员身份运行CMD,输入`route print`命令来查看路由表。在路由表中,网络目的地指的是可访问的网段,子网掩码决定了路由器可访问的地址类,网关是网络连接的网关,接口是路由器分配给网卡的ip地址,跳数表示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的网络层数。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添加永久路由来解决内外网同时访问的问题。以管理员身份运行CMD,输入`route add -p ***`命令来实现。具体参数如下:
- `-p`:添加永久路由。 - `***`:指定路由的具体信息,包括目的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例如,内网永久访问路由可以设置为: ```bash route add -p 10.188.136.240 mask 255.255.255.0 10.188.136.1 ``` 外部永久接入路由可以设置为: ```bash route add -p 192.168.10.56 mask 255.255.255.0 192.168.10.1 ``` 配置完路由后,再次运行`route print`命令,查看路由表,确认新添加的路由条目。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发现内部网仍然无法访问。这时,我们可以尝试删除以前的内部网访问路由,如`route delete 0.0.0.0`,但问题仍未解决。此时,我们可以考虑增加路由的可达范围,修改内网永久访问路由为: ```bash route add -p 10.0.0.0 mask 255.0.0.0 10.188.136.1 ``` 外部永久接入路由为: ```bash route add -p 192.0.0.0 mask 255.0.0.0 192.168.10.1 ```
最后,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网络优先级。默认情况下,笔记本电脑可能会优先使用WiFi连接。为了提高有线网络的优先级,我们需要修改网络跳数。在Windows系统中,进入网络和共享中心,右键单击有线和无线连接,选择属性,双击[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TCP/IP v4)],然后点击右下角的[高级],取消选中“IP设置”选项卡底部的[自动跳转],输入你想要的跳数值。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轻松解决内外网接入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最近遇到一个内外网接入的问题。我出差佛山后,这里有外网。自然,我很乐意使用外网。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访问内网服务,比如考勤,出差处理等。此时通常需要先关闭无线网络,再插上电源进行本地连接。这个很复杂。当您使用内部网时,您无法访问外部网的服务。当您使用外联网时,您无法访问内联网的服务。
解决方案在这里,我们在计算机中配置路由规则,并通过route命令指定使用特定线路的网段。命令的基本语法是:route[-f][-p][-4 |-6]command[destination][mask mask][gateway][metric metric][if interface],其中参数[-f]是清除所有网关条目的路由表,[-p]是添加永久路由。[-4]是指IPv4网络地址,[-6]是指IPv6网络地址,[命令]是指具体操作:打印、添加、删除、更改,[目的地]是目的地址,[掩码]是子网掩码,[网关]是网关,[度量]是指跳数,[if]是网卡号。
路线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路线情况。以管理员身份运行CMD并输入指令:route print来打印路由表。目前主流的协议是IPV4,所以我们主要看IPV4的内容。在路由表中,网络目的地是指可访问的网段(0.0.0.0是指所有网段),子网掩码是指路由器可访问的地址类,网关是网络连接的网关,接口是指路由器分配给网卡的IP地址,跳数是指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的网络层数。
配置路由根据路由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添加永久路由来解决内外网同时访问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管理员身份运行CMD并输入指令:route add -p ***,来实现这一点。让内网服务通过内网网关,外网服务通过外网网关。
然后以管理员身份运行CMD并输入命令:route print。查看路由表,您会发现还有两条永久静态路由。如果未指定跳数,则默认为1。
配置完路由后,测试发现内部网仍然不可访问。尝试删除以前的内部网访问路由:路由删除0.0.0.0。还是不行............................................................................................................................................................................于是我改变了路由配置,增加了路由的可达范围。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似乎问题不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