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在搭建广域网时,都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是继续用传统的专线,还是转向新兴的SD-WAN?表面上看,两者都能实现多地互联,但背后的逻辑、成本结构和运维方式其实差别很大。搞清楚这些区别,才能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做出合理选择。

专线:稳定但贵,部署慢
专线(如MPLS、IEPL)本质上是运营商提供的点对点物理或逻辑通道,特点是独享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汇鑫科服的资料里提到,专线“提供静态IP地址、上下行对等、独立端口、独立网关”,并配有标准SLA服务保障,适合对网络质量要求极高的核心业务。
但缺点也很明显:
价格高:一条跨省MPLS专线月租动辄上万元,跨国线路更贵;
开通周期长:从申请到部署通常需要几周甚至一两个月;
扩展性差:新增一个分支就得重新拉线,灵活性低;
无法智能调度:即使有多条专线,也无法根据应用类型自动切换路径。
换句话说,专线像“专车”——安全准时,但成本高、路线固定,临时改道很难。
SD-WAN:灵活便宜,智能调度
SD-WAN则完全不同。它不依赖单一物理链路,而是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把Internet、4G/5G、MPLS等多种线路“融合”起来统一调度。正如汇鑫科服所描述:“SD-WAN以软件定义广域网互联,传输资源通过编程方式进行连通与资源分配”,核心在于“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分离”。
它的优势体现在几个关键点:
成本大幅降低:可直接利用普通宽带或无线网络,无需支付高昂专线费用;
部署快:支持“零配置快部署”,CPE设备插电联网后自动注册,几分钟就能上线;
自动容灾:当主链路中断,比如宽带断了,系统会秒级切换到5G链路,“保证业务正常运行”;
安全不打折:汇鑫科服明确指出,其SD-WAN“全业务采用国密SM4加密算法”,安全性不输专线。
这就像“网约车+导航系统”——路线可动态调整,堵车自动绕行,还能同时叫多辆车备用。
实际场景对比
举个例子:一家连锁零售企业有50家门店,每天要上传销售数据、调取总部库存,并开视频晨会。
如果全用专线,初期投入大,且偏远门店可能根本拉不到线;
用SD-WAN,门店只需接普通宽带+4G CPE,总部通过POP节点统一接入,既能加密传输数据,又能为视频会议预留带宽,成本可能只有专线的1/3。
再比如跨国企业访问海外SaaS系统,传统专线国际段延迟高、价格贵。而SD-WAN可通过“结合POPE点实现全球组网”,配合CT CN2、CU 9929等国际快车线路,做到“海外视频、语音加速”,效果更好,费用更低。
并非非此即彼:混合组网才是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SD-WAN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专线。汇鑫科服的方案就支持“SD-WAN与其他传输产品组合”,比如核心数据中心之间保留MPLS专线,分支机构用SD-WAN接入,形成“Hub-Spoke + Full-Mesh”混合架构。这样既保障关键链路的稳定性,又兼顾边缘节点的经济性和敏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