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网技术的核心是分布式路由协议。这些协议能够避免产生路由环路,同时尽可能地减小路由开销,提高网络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分布式路由协议可以让网络节点根据网络状态的变化,自动地进行路由选择,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自组织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网络,它具有多跳的特点。由于无线通信的范围有限,无法直接通信的节点可以通过其他节点进行中继,以实现数据的传输。这个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路由协议,以决定数据应该通过哪些节点进行传输。
自组网的路由协议可以根据驱动模式进行分类。主动式协议和反应式协议是目前主要的两种类型。主动式协议会定期更新路由信息,即使在没有数据传输的情况下也会发送路由更新消息。而反应式协议则是在需要发送数据时才进行路由发现和建立。
除了以上两种协议,还有其他一些路由协议被广泛使用,如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动态源路由协议DSR等。这些协议在设计时都会考虑到网络节点的能量消耗、通信负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自组网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在军事领域,自组网技术可以帮助战场上的士兵快速建立通信网络,提高作战效率。在灾难救援中,自组网技术可以快速建立起临时通信网络,为救援工作提供保障。在野外探险中,自组网技术可以帮助探险队进行实时通信,确保安全。
总之,自组网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网络技术,它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自组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在未来,自组网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便利。
自组网的路由技术主要是设计能自适应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的分布式路由协议,并避免产生路由环路,尽可能减小路由开销,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使网络节点能根据网络情况的变化,具各分布式管理的路由功能。自组织网络是一个多跳的临时性的自治系统,在这种环境中,由于结点的无线通信覆盖范围的有限性,两个无法直接通信的移动结点可以借助其他结点进行分组转发来进行数据通信。自组网结点之间是通过多跳数据转发机制进行数据交换,需要按路由协议进行分组转发决策。
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按驱动模式的分类
迄今为止,已提出的主动式协议主要有WRP、DSDV等。下面简单介绍这两种协议。
(1)WRP协议
无线路由协议(wireless routmg protocol,WRP)是一个基于距离矢量的协议,其路由算法是对路径发现算法PFA的改进。它利用去往目标结点的路径长度和相应路径到倒数第二跳结点信息加速路由协议收敛速度,改善路由环路问题。WRP对PFAD的改进之处在于当结点i监测到与邻居结点j的链路发生变化时,i会检查所有邻居结点关于倒数第二跳信息的一致性,而PFA只会检查结点j关于倒数第二跳结点信息的一致性。这种改进可以进一步地减少出现路由环路的次数,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WRP协议的主要思想如下:
每个结点维护四张表,即距离表、路由表、链路费用表和消息重发表,并通过UPDATE消息通告给邻居结点。
设结点为i,信宿结点为j,结点i的邻居结点为k。
①距离表。距离表包括k的通告的相关内容有经过k到j的路由的距离Dijk的前趋结点Piik。
②路由表。每个表项包括信宿结点地址、到信宿的距离Dij、到j的最短路由j的前趋结点Pij、i的下一跳(后继)Sij等。
③链路费用表。通过结点乃的链路费用和从上一次收到无误消息后所经过
的时间。
④消息重发表。可包括多个重发表项,每个表项包括更新消息的序号、重发计数、ACK标志(是否发过相应的ACK)、更新消息列表。
WRP通过发送ACK实现可靠传输,结点通过接收ACK和其他消息来测试其邻居结点的存在性。如果结点没有发现数据分组,则周期性地发HELLO消息来得到与邻居结点的连通性消息。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收不到某邻居结点的任何消息,则认为与邻居结点的链路出现了故障;当有新的邻居结点时,把自己的路由表通告给新的结点。当结点收到一个更新消息后,采用路由发现算法进行路由表的更新,并克服“计数到无穷”问题。WRP对路由发现算法进行了改进,其独特性表现如下。
①距离表更新。对每一个更新消息(如k的通告),结点i检测其所有邻居结点{B∈Ni|b≠k},凡是经过b结点到j且包括有花结点的路由,距离值需要重新计算为Dibj=Dikj+Dij,路由前趋更新为Pijb=Pkj。
②路由表更新。当邻居P→J路由不包括i,且是邻居结点中到j的最短路由,则结点i选择邻居p作为其到j的下一跳结点,即更新Si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