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时代的大潮中,消费电子领域尤为活跃。多家厂商已经宣布将在近期推出5G手机,这意味着用户将能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网络速度和智能服务。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终端设备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型化、超薄化、全面屏的趋势使得支撑材料必须具备更高的性能。
在这一背景下,非金属结构材料逐渐崭露头角。它们具有轻质、高强度、耐热等特性,使得3D玻璃和陶瓷成为后壳材料的主流选择。特别是在高频信号传输和无线充电功能的需求下,3D玻璃和陶瓷的优势更加明显。未来,可折叠手机和柔性显示屏等新兴产品也将采用OLED或QLED技术,与3D玻璃相结合,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材料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袁涛教授指出,为了满足终端设备对支撑材料的需求,基础研究成果必须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例如,针对sub6G的MIMO和毫米波天线阵列,手机内部需要布置至少6到9个天线,甚至更多。这就需要新材料研发和电路设计的创新,以实现高介电常数、低损耗、低成本的材料,从而减小天线尺寸。
功能材料的应用同样至关重要。在5G时代,手机的功率增大,对电子屏蔽材料和散热材料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新材料在线联合创始人聂雷表示,功能材料能够直接影响手机的吞吐量和数据传输速度。比亚迪在材料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研发出介电常数为3.2的低介电常数塑料,不仅拓宽了5G信号传输的“血管”,还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的黄衡教授指出,功能材料在毫米波/太赫兹波通信领域具有巨大潜力。通过改变材料特性,可以实现对天线波束的精确控制,这不仅对5G技术有重要影响,也可能拓展到未来的6G市场。
总之,随着5G时代的到来,非金属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它们将成为支撑未来智能设备发展的关键。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从材料研发到终端设备设计,都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以适应这一历史性的技术变革。
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10Gb,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百倍,将带来高速率、低时延、可靠安全的增强型网络服务。随着5G时代的到来,相关产业已经开始作准备。而在与普通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电子领域,多家厂商已经宣布将在2019年推出5G手机。近日,“5G时代的材料发展趋势和机遇”圆桌论坛在深圳举办,探讨当前5G材料的前沿动态和未来方向,并对外展示其备战5G时代的技术和产品布局。
非金属结构材料可能成为主流选择
“迎接5G时代,当前小型化、超薄化、全面屏的形态趋势,让终端对支撑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基础性研究的成果适时的满足终端对材料方面差异化的需求,那将迅速占领市场。”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国家***特聘教授袁涛表示。
“例如针对sub6G的MIMO和毫米波天线阵列,天线数目至少在6~9个以上,加上NFC和无线充电天线,天线数目将会超过十个。这么多的天线在手机这样要求非常紧凑的环境下如何摆放?解决方案离不开新材料的研发及电路方面的研究。如果开发出高介电常数、低损耗、低成本、3D形态甚至有散热特性的材料,就可以大大降低天线的尺寸。”袁涛说。
据了解,由于5G具有6赫兹以上的高频频段,信号传输容易受到干扰,再加上无线充电功能需要3D玻璃/陶瓷等非金属材料才能更好地实现,3D玻璃/陶瓷因此成为后壳材料的主流选择,未来可折叠手机、柔性显示屏等都会采用OLED或QLED,需要结合3D玻璃才能实现。
“材料是感知未来世界和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源泉”。负责材料研发的比亚迪中央研究院院长宫清博士说,“我们的材料技术团队规模已经与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当,具备全球领先的材料研发设计、制备、测试、仿真等能力”。
“我们可以实现3D玻璃精度小于±0.05mm(行业的精度标准为±0.1mm),自主研发的自动化3D玻璃热弯设备就是关键因素之一。”比亚迪电子第一事业部总经理江向荣介绍说,“这是国内首款可以实现柔性化自动生产的3D玻璃热弯设备,包括全自动上下料,清洁模具、料片,智能监控等20余项自动化工序。”
功能材料将广泛应用
“关于5G领域的材料,以手机为例,另一个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功能材料,包括电子屏蔽材料和散热材料,特别是到了5G时代手机后壳非金属化之后,手机的功率是增大的,不管是石墨烯还是主动散热,整个的散热体系都需要改变。”新材料在线联合创始人、寻材问料CEO聂雷表示。
与4G相比,信号传输是5G最大的瓶颈之一。是否有低损耗、3D可折弯、高介电常数甚至散热性能好的材料,直接影响整机的吞吐量,影响手机数据传输的速度。针对这一问题,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太赫兹及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天线专家黄衡表示,一些功能材料非常适合应用在高频的通信设备上,包括天线、滤波器、功分器、移相器等。
据了解,瞄准材料介电常数这一制约通信技术迭代升级的瓶颈之一,比亚迪在2011年就开始低介电常数材料的研发,最终在2015年全球首家发布介电常数为3.2的低介电常数塑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外观、高黏结力、高热稳定性,有效地拓宽5G信号传输的“血管”。
黄衡说,这类功能材料的出现,克服了从前在高频通信难以逾越的障碍。“例如在过去,我们非常难去实现毫米波/太赫兹波天线波束控制,但通过功能材料,我们可以简单地改变材料特性来控制天线波束。我们相信,功能材料在毫米波/太赫兹波通信上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我们的影响不仅是在5G上,可能还会拓展到我们将来6G的市场。我们从今天开始就应该好好把握发展功能材料的应用研究,这样以后才能在技术上有领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