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35-6699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博文资讯 »

从英特尔品牌战略到大米行业创新,揭秘持续成功的商业奥秘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数据已成为增长的新动力。产业界逐渐认识到,要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商业价值,必须依靠智能化手段。在这方面,英特尔凭借其在智能互联技术上的优势,正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挖掘数据红利,推动产业升级。
近日,“2019英特尔中国媒体纷享会”以“万有IN力,数立未来”为主题举行,英特尔高层阐述了如何深挖数据红利,加速数字经济落地。此次大会吸引了百余家行业媒体及专业自媒体参与,英特尔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消息。
在“智能+”时代,英特尔正进行全新的转型。从曾经的“Intel Inside”标志,到如今以“IN力”为核心,英特尔正在向智能化、创新和产业升级迈进。杨旭表示,智能科技在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作为世界数据大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充分释放数据价值,英特尔强调必须是智能的“物”联在网上产生数据,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最终提供个性化服务。英特尔正以全方位的计算实力,将领先的解决方案落到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中,推动数字经济的落地。
在此次大会上,杨旭回应了唱衰CPU的声音,表示CPU是主食大米,其他xPU只是配菜。同时,他还强调了英特尔在端到端平台化优势上的领先地位。数据显示,英特尔2018年营收首次突破700亿美元,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占比达到48%,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宋继强指出,英特尔将通过六大技术支柱引领行业进入“超异构计算”时代,这六大技术支柱包括制程和封装、架构、内存和存储、互连、安全、软件,将带来指数级创新,成为英特尔未来10年、甚至50年的驱动力。
此次大会上,英特尔还宣布推出一系列10纳米产品,涵盖从移动PC客户端到云端的全覆盖。王锐表示,英特尔将紧扣AI、5G和计算多元化三大趋势,推动产业创新。
未来,英特尔将继续与产业生态携手,开放技术资源,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创新。在数字化时代,英特尔正以“万有IN力”的转型,迎接下一个黄金时代。

在海量数据高速增长的趋势下,绝大部分数据还未转化成商业价值,数据红利亟待开发。产业界已经认识到,“智能+”是增值和升级的重要路径,而这也是英特尔的优势所在。英特尔携手产业伙伴和各行各业的用户,利用智能互联技术,深度挖掘数据红利,推动应用创新和落地。从晶体管中心到数据为中心,要让数据的价值体现出来。

从英特尔品牌战略到大米行业创新,揭秘持续成功的商业奥秘


以“万有IN力,数立未来”为主题,“2019英特尔中国媒体纷享会”日前举行。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锐、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发表演讲。阐述了如何深挖数据红利以推动产业增值和升级,并强调了如何与产业伙伴共同加速数字经济落地。

当天英特尔邀请了百余家行业媒体及专业自媒体到场,堪称英特尔年度大规模的一次发布。这么大的阵势,英特尔发布了哪些重磅消息?

“智能+”时代的全新转型

Intel Inside”可以说是对Intel作为 处理器厂商及其生态特征最为贴切的描述,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被大数据、 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打上烙印的时代,从更广阔的商业空间、生态系统中更多层面来看,今天的英特尔用“IN力”来诠释转型。

什么是“IN”力?杨旭从三方面展开论证,分别是:Intelligence、Innovation和Industry。他提到,“智能+”代表了未来的趋势。随着智能互联的发生,很多关键性的技术必须要创新。人工智能、5G、 云计算、物联网、网络传输计算机视觉技术、存储技术等都需要突破,整个服务业的升级、制造业进一步的智能化和增值的转换,整个供应链的革命都会发生,所以“智能+”时代带来的是更大程度的、所有行业的转型和升级。


“数据就是未来的石油”,咱们不是石油大国,但数据一定全球No.1。”

杨旭解释,人口红利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而现在要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附加值,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智能科技在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的机会在于,中国仍具备规模优势,是世界第一数据大国。

与此同时,在海量数据高速增长的趋势下,绝大部分数据还未转化成商业价值,数据红利亟待开发。产业界已经认识到,“智能+”是增值和升级的重要路径,而这也是英特尔的优势所在。英特尔携手产业伙伴和各行各业的用户,利用智能互联技术,深度挖掘数据红利,推动应用创新和落地。“从晶体管为中心到数据为中心,要让数据的价值体现出来。”杨旭强调。

如何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杨旭表示, 必须是智能的“物”联在网上产生数据,才能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最后给大家提供增值的个性化服务,这才是从人口红利到数据红利的转型。英特尔正以全方位的计算实力,和客户一起深挖数据红利的巨大潜力,将领先的解决方案落到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需求中,推进数字经济的落地,共同开拓数字经济的未来。

CPU是大米,其他xPU都是配菜”

杨旭犀利回应了各种唱衰CPU的声音,他说:“CPU是中国吃的主食大米,其他xPU都是配菜。配菜有各种口味,但是都要和大米搭配”。

不仅是CPU不变的江湖地位,杨旭也强调了英特尔端到端的平台化优势,“从云端到终端,英特尔是唯一一个可以提供端到端的芯片连接、存储、处理等方方面面技术的 半导体厂商,而且可以在每个方面进行优化。”

来看看英特尔以数据为中心的转型成果:2018年,英特尔营收首次突破700亿美元,连续三年营收创下新高,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占比达到48%。而面向2022年总体潜在市场3000亿美元的规模,杨旭“谦虚”地表示:“我们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超异构计算”成为未来10年甚至50年的驱动力

“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足以满足多元化的计算需求。”宋继强指出,“不光是海量数据本身,数据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传统的数据,有来自神经拟态计算的数据,还有来自量子计算的数据,因此所需要的计算能力是不一样的,从处理到传输、到存储都需要更大的创新和革命。”

那么,英特尔如何推动计算创新?宋继强表示,英特尔将通过六大技术支柱引领行业进入“超异构计算”时代。 这六大技术支柱包括制程和封装、架构、内存和存储、互连、安全、软件,它们将带来指数级创新,成为英特尔未来10年、乃至下一个50年的驱动力。

六大技术支柱如何引领“超异构计算”时代?宋继强介绍,英特尔提供多样化的标量、矢量、矩阵和空间计算架构组合,以先进制程技术进行设计,由颠覆性内存层次结构提供支持,通过先进封装集成到系统中,使用光速互连进行超大规模部署,提供统一的软件开发 接口以及安全功能。

通过超异构计算,英特尔可以集成不同架构、不同制程、3D封装、互连和oneA PI等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快的产品上市时间,全方位推动计算创新发展。

宋继强强调,芯片设计互相了解、前后贯通有非常大的技术优势。为什么把制程封装和架构设计组合在一起?因为这样可以最有效地提升产品稳定度,并且满足客户定制化和市场化的需求。为了实现多样性并快速满足客户定制要求,英特尔在不同的工艺节点上选择稳定的芯片内核封装在一起,让用户各取所需。通过超异构,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灵活性和更快的产品上市时间。

10nm终于窥得真容!

随着年初英特尔任命司睿博(Robert Swan)为首席执行官,英特尔转型的步伐更为坚定。英特尔将自身的战略愿景表述为五个方面:生产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引领 AI与自能革命;面向全新数据世界,成为领先的端到端平台提供商;不懈追求卓越运营和效率;人才为本,发扬多元和包容文化。

五大战略首要提到的就是半导体。这似乎也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 信号,在经历了前几年大谈特谈云计算、5G、物联网等热门技术、应用后,英特尔开始重新重视半导体的根基地位。

在此次媒体会上,英特尔宣布将推出一系列10纳米产品,从面向新型移动PC客户端的Ice Lake处理器和Lakefield平台,到专门面向5G无线接入边缘计算网络系统芯片Snow Ridge,再到云端的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Ice Lake,从云到端全覆盖。

紧扣三大趋势,推动产业创新

“我们看到三个发展趋势: AI和5G将成为技术基础设施,用户对计算多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客户正在积极布局云到端。”王锐表示,除了单一的产品,英特尔还会整合计算、存储和网络技术资源,结合软件技术形成强大的产品组合,针对客户需求实现平台化的解决方案。CPU+Movidius+OpenVINO的软硬件组合,在边缘端加速推理,英特尔的整体解决方案正在成为新的竞争优势

英特尔将继续与产业生态携手,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例如开放Thunderbolt 3协议,推广 自动驾驶安全框架( RSS),成立AI应用实验室和实施AI未来先锋计划,合作建设 FPGA中国创新中心,联合发起成立开放数据中心联盟、CXL开放合作联盟、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以及共推5G统一标准落地。

未来可能的一个现实就是:就算你口袋中的 智能手机没有英特尔处理器Inside,但是你的智能手机与之 通信的数据中心,以及连接至智能手机的 机器人等应用,将继续采用英特尔的计算技术。让我们记住下面这张PPT,“万有IN力”转型后,英特尔能否迎来下一个黄金时代?拭目以待。





【限时免费】一键获取网络规划系统模板+传输架构设计+连通性评估方案

相关文章

服务电话:
400-035-6699
企服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