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网络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种名为“环路”的拓扑结构。这种结构如同一个无止境的循环,会导致内网广播风暴,占用交换机大量CPU资源,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死机,整个网络瘫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引入“环路检测”技术。
环路检测是一种通过交换机周期性发送广播数据包,检测其他端口数据包的方法。如果交换机收到了检测广播包,这就意味着环路已经形成。此时,交换机会启动预警和消除机制,防止内网广播风暴的发生。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拓扑结构来对比说明。拓扑A展示了环路的形成过程,而拓扑B则显示了正常的网络结构。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环路带来的危害。
为了避免环路,某公司使用了TL-SL3428交换机作为主交换机,并连接多台非管理型交换机。由于网络庞大,环路形成的风险较高,仅依靠管理员手动检测已经不够,因此该公司启用了环路检测功能,并设置了自动阻塞环路和预警机制。
在设置环路检测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参数:
1. 环路监测间隔:交换机会以这个时间间隔为周期,检测网络环路。 2. 自动恢复时间:发现环路后,交换机会启动处理机制,等待一定时间后,端口将自动恢复正常。 3. 自动刷新间隔:端口配置页面会以这个间隔时间周期性更新,实时监测各端口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配置各个端口的状态、处理模式、恢复模式来优化环路检测效果。例如,设置状态为启用,处理模式为Port based(阻塞其中一个端口,隔断环路)或Alert(告警但不阻塞环路),恢复模式为Auto(自动消除阻塞)或Manual(手动恢复)。
当环路检测到异常时,它会在端口配置页面显示警告信息,提醒管理员关注。此时,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模式来解决问题。
总之,环路检测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消除网络环路,确保网络稳定运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合理配置环路检测参数,以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合理运用环路检测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网络安全,提高网络运行效率。
环路即交换机下接网络形成环的拓扑结构,环路会造成内网广播风暴,会消耗交换机大量的CPU和线路带宽,严重时甚至可以造成设备死机,网络瘫痪。
环路检测即交换机通过周期性的发送广播数据包(具有特定字段),并且检测其他端口的数据包,如果收到该检测广播包,可以说明形成环路。交换机会启动环路预警和消除机制,防止形成内网广播风暴。
拓扑A:
拓扑B:
环路检测应用实例:某公司使用TL-SL3428交换机作为主交换机,下接多台非管理型交换机,由于网络比较庞大,容易形成环路,仅靠管理员维护检测以实现,需要开启环路检测,并且自动实现阻塞环路,提供预警。
环路检测设置
【1】二层交换>>环路检测 启用环路检测功能,设置环路监测间隔、自动回复时间、页面刷新时间等,具体数值可根据需要设置
注:
u 环路监测间隔:交换机会以该时间间隔为监测周期,监测网络环路
u 自动恢复时间:发现环路后,交换机会启动处理机制,会在该时间后端口自动恢复正常
u 自动刷新间隔:端口配置页面会在以该间隔时间周期性更新,实时的监测各端口的状态
【2】二层交换>>环路检测 配置各个端口的状态、处理模式、恢复模式,如下图:
注:
u 状态:设置相应端口是否启用端口环路检测机制
u 处理模式:检测到环路后的处理方式,目前有两种处理模式,Port based(阻塞其中一个端口,隔断环路) 和Alert(告警但不阻塞环路)
u 恢复模式:设备会环路做处理以后的恢复方式,Port Based有两种恢复方式:Auto(在恢复时间到了会自动消除阻塞),Manual(需要手动恢复,消除阻塞);Alert的恢复方式为Auto。
设置完之后,点击提交保存。至此,该设备的环路检测功能已经配置完毕。
环路现象 假设现在1端口和2端口之间形成环路,那么交换机环路检测端口设置会有如下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