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访问控制默认策略为“允许”,这意味着除非有明确的规定,否则数据包会被允许通过。这种策略简化了配置过程,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访问控制规则通常基于数据包的源ip地址、源端口、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以及生效时间。为了标识单个IP,可以使用掩码“/32”,而对于所有IP,则使用“0.0.0.0/32”标识。
在配置访问控制时,需要将IP地址段转换为“IP地址+子网掩码”的方式。此外,控制策略具有方向性,这意味着在设置允许访问的策略时,需要考虑发出和返回的数据是否都可以通过。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局域网内有三个主机,分别是A、B和C。主机A不受限制,主机B仅允许收发电子邮件,而主机C仅允许浏览网页。其他主机则禁止所有服务。
对于主机A,可以开放其所有端口。对于主机B,需要开放“53”、“25”和“110”端口,以允许收发电子邮件。而主机C则只需开放“53”和“80”端口,以允许浏览网页。
在设置访问控制策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开放所有IP的“53”端口,以便所有主机都可以使用DNS服务。
2. 根据主机需求,开放特定主机的服务。例如,为主机B开放收发电子邮件权限,为主机C开放浏览网页权限。
3. 在设置访问控制规则时,要确保选择正确的生效接口域。ER访问控制具有方向性,因此设置内网到外网的策略时,应选择“LAN”作为生效接口域;而设置外网到内网的策略时,应选择“WAN”。
4. 为了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可以设置缺省策略为“允许”,并添加一条规则来禁止其他服务。
在配置访问控制策略时,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技巧:
- 使用图形化界面进行配置,可以更直观地设置规则。 - 定期检查和更新访问控制规则,以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 使用日志记录功能,监控访问控制规则的执行情况。
总之,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可以有效保护网络资源的安全,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掌握访问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对于网络管理员来说至关重要。
访问控制通过数据包的源IP地址、源端口、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以及生效时间来控制局域网内的主机对外网的访问权限。
1、访问控制默认策略为“允许”,即“不符合规则的允许通过”。
2、单个IP使用掩码“/32”标识,所有IP使用“0.0.0.0/32”标识。
3、源地址与目的地址均采用“IP+掩码”的方式表示,设置时需要将IP地址段转换为“IP地址+子网掩码”方式。
4、控制策略具有方向性,设置允许访问的策略时需考虑发出以及返回的数据是否均可以通过。
例:局域网主机A“192.168.1.10”不受限制,主机B“192.168.1.11”仅允许收发电子邮件,主机C“192.168.1.12”仅允许浏览网页,其余主机所有服务全部禁止。
【分析】:主机A开放其所有端口,主机B仅开放“53”、“25”与“110”端口,主机C仅开放其“53”与“80”端口,其余主机均禁止。
【设置】:
1、 开放所有IP的“53”端口。
生效接口域:ER访问控制为双向检测,即具有方向性,设置内网到外网的策略,则生效接口域应选择“LAN”,外网到内网的策略,生效接口域应选择“WAN”。
注意:必须选择正确的生效接口域,否则所设置规则将不生效。
2、开放主机“192.168.1.10”的所有服务。
3、开放主机“192.168.1.11”收发电子邮件权限
4、开放主机“192.168.1.12”浏览网页权限
5、访问控制缺省策略为“允许”,所以需要再添加一条规则禁止其他服务
规则完成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