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技术先进性是衡量IT系统优劣的重要标准。一个优秀的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综合性能:
1. 系统容量:能够应对大规模的数据处理需求,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2. 话务量负荷能力:在高峰时段也能保持稳定的通话质量,确保用户满意度。
3. 基本新业务功能:紧跟时代潮流,支持多种新兴业务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4. 语音和非语音综合能力:既支持语音通信,又支持视频、数据等多种业务模式。
5. 外围接口配置:方便与各类设备连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
6. 技术指标:具备较高的技术标准,如信号方式、话务台功能等。
7. 组网能力:支持多种组网方式,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8. 非语音业务接口及数据终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支持各类数据业务。
其次,系统结构也是衡量IT系统先进性的关键因素。以下方面值得关注:
1. 控制方式: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 处理器处理能力:强大的处理器,保证系统运行速度快、稳定性高。
3. 内存容量及外存容量: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需求,提升系统性能。
4. 交换网络结构:采用高效、可靠的交换网络,降低网络拥堵。
5. 外围处理器能力:支持多样化的数据处理需求。
在软件系统方面,以下要素值得关注:
1. 软件模块和结构化程序设计:合理的设计,提高系统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 软件规模:适度规模的软件,降低开发成本和后期维护难度。
3. 编程语言的先进性和规范化程度:使用成熟的编程语言,提高代码质量。
4. 软件的容错性:具备较强的容错能力,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5. 软件的成熟性:经过长期实践验证,性能稳定可靠。
6. 软件操作的易难度及可维护性:方便用户使用和维护,降低人力成本。
硬件系统方面,以下方面值得关注:
1. 硬件水平: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提高系统性能。
2. 硬件接口符合国际标准:提高系统的兼容性。
3. 硬件的冗余度:具备一定的冗余能力,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4. 硬件可靠性指标:具备较高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5. 机械结构工艺水平:良好的结构设计,提高系统使用寿命。
最后,可靠性是IT系统的生命线。一个可靠的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
1. 故障时间短、故障间隔长:提高系统可靠性。
2. 硬件故障率低、软件功能失灵度低:降低故障率。
3. 维护管理人员操作错误少:提高系统稳定性。
4. 系统成熟度高、市话局配合情况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5. 工作条件、安装情况、使用方法及维护管理水平良好:降低故障风险。
总之,一个优秀的IT系统,应具备先进的技术、可靠的结构、完善的软件、优质的硬件和良好的可靠性。作为一名IT技术专家,我将不断追求技术进步,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1. 技术先进性问题
(1) 综合性能
系统容量、话务量负荷能力、基本新业务功能、语音和非语音综合能力、外围接口配置、技术指标、信号方式、话务台功能、提供的特殊功能、组网能力、非语音业务接口及数据终端。
(2) 系统结构
控制方式、总体结构方式、处理器处理能力、内存容量、外存容量及结构、交换网络结构及外围处理器能力等。
(3) 软件系统
软件模块和结构化程序的设计水平、软件规模、编程语言的先进性和规范化程度、软件的容错性、软件的成熟性、软件操作的易难度及软件的可维护性。
(4) 硬件系统硬件水平、硬件接口符合国际标准程度、硬件的冗余度、硬件可靠性指标和机械结构工艺水平等。
(5) 系统情况
2. 可靠性问题
可靠性与平均故障时间成反比,和故障间隔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故障时间越短,故障间隔越长,则可靠性越好。可靠性与硬件故障率、软件功能失灵度及维护管理人员操作错误有关,同时也与系统成熟程度、市话局配合情况、工作条件、安装情况、使用方法及维护管理水平有关。因此,在选型时应选择用多处理器分散控制的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