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考虑到监控摄像头对上联光口的需求,建议采用配备上联千兆光口的交换机。这样的交换机可以直接将摄像头信号传输至机房,无需增加额外的光电转换器,简化了布线并降低了成本。同时,使用千兆交换机也意味着更高的传输速率,有助于应对未来高清摄像头带来的更大流量。
其次,对于交换机的端口配置,建议选择双光口设计。这样一来,一个光口可以用于连接下一级交换机或设备,另一个光口则可以用于上联至机房的核心交换机。这种设计既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也便于管理。
在交换机的性能方面,缓存设计至关重要。许多家用交换机虽然具备千兆端口,但由于缓存过小,在实际应用中仍会出现视频卡顿、延迟等问题。因此,选择具有大缓存设计的交换机至关重要。例如,4M缓存的交换机可以更好地应对监控摄像头突发流量的挑战,从而确保视频流畅传输。
此外,交换机的工作环境也需要关注。监控交换机通常应用于恶劣的工程环境中,因此建议选择适应恶劣环境、具备较长质保期的产品。例如,工作温度范围在0-50度之间,质保期可达3年,且故障率在0.5%以内。
针对视频监控中的流控需求,建议在可视门禁等场合开启流控功能。这有助于保证开锁指令的传输,避免因流量过大导致指令丢失。同时,对于可视对讲等流量较大的应用场景,开启流控功能也有助于避免因指令丢失导致的开门问题。
最后,针对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可以适当调整交换机的配置。例如,对于低密度的监控项目,可以选择配置较低的缓存和端口数量的交换机;而对于高密度、高流量的监控项目,则需要选择配置较高的缓存和端口数量的交换机。
总之,在监控系统中,选择合适的交换机对确保视频流畅传输至关重要。通过关注交换机的端口配置、缓存设计、工作环境、流控功能以及适应性等因素,可以为您带来更好的监控体验。
全线交换机配置上联千兆光口
1)监控行业通常使用非网管交换机作为摄像头接入,普通的非网管交换机都是为PC网络设计的,所以,普通的非网管交换机都没有配上联光口,但是监控安防的项目中基本都需要用光口上联到机房,所以只能再增加一对光电转换器。光电转化器一对(必须成对使用)淘宝上买也要100多到200块,都是深圳的山寨厂做的,故障率很高,接线还乱,要接1个电源,1个双绞线,1个光纤线。我们的做法是:全部的监控交换机上全部配置上光纤接口,都是千兆的。
2)千兆的机型都是配置了2个口,这样能够方便1个光口用来下面再串接一台交换机,另一个光口用来上联到机房。3)现在摄像头的清晰度越来越高,流量越来越大,传统的百兆非网管交换机都是配置全百兆端口,因为PC网络中流量比较小,很多项目用了之后发现出现视频卡顿、延迟等情况,所以现在大家都用全千兆的。但是实际上,一路摄像头流量不超过2-8M(1百万像素2-4兆,2百万像素4-6M,3百万像素6-8M),百兆接入一定是够的,问题出在上联如果还是用百兆一定不够用了(例如10路300万像素的,平均流量80M,考虑到摄像头有突发流量的情况,多半不够用了),所以我们在百兆交换机上全部配置千兆上联口。
大缓存设计
很多人在工程中使用了TP或者D-Link的交换机,明明是千兆的,只接了3-5路,为什么还是会出现延迟,卡顿的情况呢?这个和交换容量、背板、包转发率没有关系,核心原因是内部的缓存大小,TP、D-link很多交换机都是家用级的,虽然是千兆,但是缓存非常小,通常512K左右。摄像头虽然平均流量是2-8M,但是间隔一段时间会有个突发流量(有个客户会怀疑这个,突发流量是监控的H.264的压缩技术决定的,非常非常确定的,在实验室实际抓包能够看到的,要有信心),交换机对这个突发流量处理不过来,就会放缓存待一会儿再发,家用交换机缓存太小,会导致缓存满了,数据被丢弃,需要摄像头重新再发送一次,所以在监视器上看到图像延迟很久(图像延迟是监控非常多见的问题,严重的时候会延迟十几秒)。我们的做法是:所以的监控交换机,除最低的2款是2M缓存,其他都是4M缓存。基本能够解决这个延迟的问题。
适应恶劣环境
监控交换机用在工程项目中,环境实际比PC网络恶劣,但是普通的PC网络交换机为了降低成本还把品质要求降低,例如通常1年保,0-40度的工作范围,我们监控交换机都是0-50度工作范围,3年质保,产品也是按照3年内故障率在一个比例之内设计的(通常在0.5%以内)。
流控开关的设计
流控在视频监控中用处不大,但是在可视门禁中建议打开,打开后,交换机就开启流控功能,保证开锁指令传输功能,杜绝无法远程开锁的情况发生。如果使用普通楼道交换机,可视对讲流量较大在部分场合会导致开门的指令在传输中丢弃,用户按开门键时,楼梯口的门打不开,遭到业主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