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个32岁的青年,来自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他从小生活在这片被群山环抱的地方,心中总怀揣着一个梦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在大学时期,他选择了遥远的沿海城市大连,那里的新鲜空气和现代生活让他眼界大开。
大学期间,陈第一次接触到了电商平台,萌生了利用网络销售家乡中药材的想法。电子商务不仅给他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更让他看到了无限商机。毕业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利用互联网将家乡的特产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
2014年,陈创办了甘肃金农商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吸引了众多有志于电商行业的人才。他们深入研究当地特色农产品,经过精心策划和推广,使得这些产品逐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陈并未满足于单纯的农产品销售,他的目光更加长远。2017年,他引进了原产于南美的藜麦,并将其发展为一种新型的健康食品。在陈看来,藜麦不仅是富含高蛋白的食品,更是美丽的一道风景。然而,藜麦花的美艳却很短暂,如何保持这份美丽成为了他思考的问题。
通过与花卉企业的合作,陈引入了永恒花卉技术,使得藜麦干花得以保存其美丽的姿态。2021年,金农商公司推出的藜麦永恒之花在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大放异彩,赢得了众多奖项。这些干花制作的装饰品、胸花和手礼深受消费者喜爱,为公司带来了近700万元的销售额,甚至远销海外。
目前,陈正忙于与科研机构合作,希望通过开发能够保持湿度的包装技术,解决藜麦干花和种子的问题。他的努力不仅为自己带来了成功,更是激发了众多返乡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
天柱县成立了青年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为有志青年提供了创业和就业的平台。商务局副局长张志强表示,这些“新农民”和“电子商务人才”的回归,不仅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结构,更激发了整个地区的发展潜力。
陈常说,一根网线连接着家乡和世界。从事电商行业近10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家乡的产品走出大山,飘向全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梦想的力量,也成为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清晨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祁连山脚下。销售旺季,陈早早起床,策划销售方案,对接项目,安排发货...他忙得不可开交,但也乐在其中。
陈,32岁,家住祁连山下的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从小生活在这里的他渴望走出大山,所以上大学的时候选择了沿海城市大连。大学期间,他第一次“触网”,尝试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甘肃中药材。
电子商务不仅让陈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让他意识到了“一根网线+特色产品”的商业潜力。“我老家有很多质量不错的土特产,但都‘困’在山里,出不去。”大学毕业后,陈决定回乡创业:“用互联网让家乡产品的‘酒香’飘出‘深巷’!”
2014年,返乡创业的陈创办了甘肃金农商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吸引了当地的设计、运营、策划、销售等人才,组建了电商团队。团队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精心策划、传播、推广,借助电商平台,大山里的特色农产品走向大江南北。
白澍牦牛肉、民勤蜜瓜、陇南蜂蜜、天水苹果...几年之内,陈的电商产品几乎覆盖了甘肃的名优产品。
爱折腾的陈并不满足于单纯的销售。他专注于创新和新产品。
2017年,天竺开始引进藜麦,如今已成规模。在陈眼里,这种原产于南美的“舶来品”不仅是一种富含高蛋白的健康食品,还是一朵摇曳生姿的藜麦花。成熟的藜麦花田看起来就像调色板,黄色、青色、红色,颗粒饱满,极具观赏价值。
“藜麦花很漂亮,但是花期很短。我如何能保持它的美丽?”陈日思夜想。与云南某花卉企业达成合作后,陈引进了永恒花卉技术。2021年,金农商公司打造的藜麦永恒之花惊艳亮相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并获得多项大奖。
用藜麦干花制成的装饰品、胸花和手礼很受消费者欢迎,在花卉市场上也很畅销。截至目前,藜麦永恒之花已为公司带来近700万元的销售额,产品甚至走出国门,出口到韩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陈正忙于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兰州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合作。,希望通过开发能够保持湿度的包装来解决藜麦的干花和种子问题。
在陈的带动和影响下,越来越多懂技术、会管理的返乡青年走上了乡村振兴的“C位”。为了给青年人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创业舞台,天柱县成立了集创业培训、电子商务服务、物流仓储为一体的青年电子商务孵化基地,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待业青年、小微网商等群体。目前已有8家企业入驻。
据天祝县商务局副局长张志强介绍,“新农民”和“电子商务人才”的回归,不仅有助于优化县镇产业结构,还将激活当地的发展潜力。
一根网线,一端牵着家乡,另一端通向世界。从事电商行业近10年的陈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家乡的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新华社兰州6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