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房功能区域组成
机房组成应根据计算机系统的性质、任务、业务量大小、计算机设备类型及对供电、空调、空间等方面的要求和管理体制确定。根据《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2887-2011)》,计算机机房可选用的房间包括主要工作房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和第三类辅助房间。
二、机房安全等级划分
机房中的实体由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和光磁材料组成。根据《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 9361-2011)》,计算机机房的安全等级分为A、B、C三个基本级别。A级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要求最高,C级要求最低。
三、机房场地选择要求
机房场地选择应考虑环境安全性、地质可靠性、场地抗电磁干扰性、场地抗振动和噪声性等方面。此外,还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四、数据中心建设与设计要求
数据中心通常是指为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以及为相关电子信息设备运行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场所。数据中心建设应遵循市场需求导向原则、资源环境优先原则等。数据中心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小型三类。
五、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互联网数据中心(简称IDC)是向用户提供资源出租基本业务和有关附加业务、在线提供IT应用平台能力租用服务和应用软件租用服务的数据中心。IDC由机房基础设施、网络系统、资源系统、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和安全系统六大逻辑功能部分组成。
总之,机房安全防护和数据中心建设与设计是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确保机房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机房是网络信息系统的重要设备的承载场所。机房安全防护,主要包括机房功能区域组成、机房安全等级划分、机房场地选择要求、数据中心建设与设计要求、互联网数据中心、 CA 机房物理安全控制。
01
—
机房功能区域组成
(1) 主要工作房间:主机房、终端室等;
(2) 第一类辅助房间:低压配电间、不间断电源室、蓄电池室、空调机室、发电机室、气体钢瓶室、监控室等;
(3) 第二类辅助房间:资料室、维修室、技术人员办公室;
(4) 第三类辅助房间:储藏室、缓冲间、技术人员休息室、盟洗室等
02
—
机房安全等级划分
03
—
机房场地选择要求
计算机、网络设备等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振动、冲击、电磁干扰、电压变化、机房温度和湿度变化等都会影响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轻则造成工作不稳定,性能降低,重则造成网络故障甚至损坏硬件。因此,机房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具体要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环境安全性
(1) 应避开危险来源区。为了防止计算机机房遭到周围不利环境的意外侵害,应尽量避免 将机房建在易燃易爆的场所,如化工库、油料库、液化气站或煤气站等火源附近。 (2) 应避开环境污染区,如化工污染区和有毒气体、腐蚀性气体污染区及尘埃较多的区域, 如石灰厂、水泥厂和矿山等附近。 (3) 应避开盐雾区,如靠近海的区域或产盐区。(4) 应避开落雷区域。
2. 地质可靠性
(1) 不要建在杂填土、淤泥、流砂层以及地层断裂的地质区域上。 (2) 建在山区的计算机房,应避开滑坡、泥石流、雪崩和溶洞等地质不牢靠的区域。 (3) 建在矿区的计算机房,应避开采矿崩落区地段,也应避开有开采价值的矿区。(4) 应避开低洼、潮湿区域。
3. 场地抗电磁干扰性
(1) 应避开或远离无线电干扰源和微波线路的强电磁场干扰场所,如广播电视发射台、雷达 站。 根据《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2887-2011) 》,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范围 0.15MHz~l000MHz 时不大于126dBµV ,磁场干扰场强不大千 800A/m(相当千高斯单位制的 lOOe)(2) 应避开强电流冲击和强电磁干扰的场所,如距离电气化铁路、高压传输线、高频炉、大电机、大功率开关等设备 200m 以上。
4. 应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
(1) 应避开振动源,如冲床、锻床、爆炸成形的场所。 (2) 应避开机场、火车站和车辆往来比较频繁的区域以及建筑工地、影剧院及其他噪声区。(3) 应远离主要通道,并避免机房窗户直接临街。
5. 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计算机机房应选用专用的建筑物。如果机房是大楼的一部分,应选用二层为宜, 一层作为 动力、配电、空调间等。 同时,应尽量选择电力、水源充足,环境清洁,交通和通信方便的地 方。 此外,在进行机房场地的选择时,还要同时考虑计算机的功能与要求。 对于机要部门信息 系统的机房,还应考虑机房中的信息射频不易泄漏和被窃取。 在机房场地的选择中,如果不能避开上述不利因素,则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04
—
数据中心建设与设计要求
超大型数据中心是指规模 大于等于10000 个标准机架 的数据中心;超大型数据中 心的建设导向为 重点考虑气候环境、能源供给 等要素,特别是以灾备等事实性要求不高的应用为主, 优先在气候寒冷、能源充足的一类地区 建设,也可在气候适宜,能源充足的二类地区建设。 大型数据中心是指规模 大于等于 3000 个标准机架小于 10000个标准机架 的数据中心; 大型数 据中心的建设导向为重点考虑 气候环境、能源供给 等要素, 鼓励 优先在一类和二类地区建设,也可在气候适宜、靠近能源富集地区的三类地区建设。 中小型数据中心是指规模 小于 3000 个标准机架 的数据中心。中小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导向为重点考虑 市场需求、能源供给 等要素,鼓励中小型数据中心,特别是面向当地、以实时应用为主的中小型数据中心,在 靠近用户所在地、能源获取便利的地区建设,依市场需求灵活部署。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174-2017) 》(以下简称《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自 2018年1月1 日起实施。本《设计规范》共有 13 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总则、术语和 符号、分级与性能要求、选址及设备布置、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 蔽、网络与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给水排水、消防与安全 其中,第 8.4.4、13.2.1、13.2.4、 13.3.1、13.4.1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强制性条文内容如下: • 8.4.4 数据中心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 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并接地; • 13.2.1 数据中心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 13.2.4 当数据中心与其他功能用房在同一个建筑内时,数据中心与建筑内其他功能用 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 的防火隔墙和 1.5h 的楼板隔开,隔墙上开门应采 用甲级防火门; • 13.3.1 采用管网式气体灭火系统或细水雾灭火系统的主机房,应同时设置两组独立的 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系统应与灭火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联动 • 13.4.1 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主机房,应配置专用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设计规范》中要求数据中心应划分为A、B、C三级,设计时应根据数据中心的使用性质、数 据丢失或网络中断在经济或社会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确定所属级别。 各级划分条件如下表所示。
05
—
互联网数据中心
05
—
互联网数据中心